第9章
关灯
小
中
大
第6章深夜
蒋攸宁看了证明上的信息,没有接:“这里不让随便采访。
” “嗯,我只是来探望病人。
” “李晓玲?” 于燕点头:“我是她妈妈的朋友。
” 蒋攸宁注意到她鼻子上的淤青:“不要撒谎。
” “怎么会。
” 认识一天不算吗? 她掩饰性地扯扯嘴角:“医院应该没有规定记者不能探病吧。
” “没有。
” “那我先进去了。
” “探视时间是早八点到晚九点。
” “好的,我保证不耽误病人休息。
” 。
蒋攸宁回到工位,从桌前的笔筒里拿出那张名片。
这是他中午去院办时胡先锋给他的,说如果戴焕中身体好转,科室慰问时可以联系这位记者一同去。
因为研究成果发表,老师的确跟他提过院里给他接了个半宣传性质的专访。
如果没有看错,刚才那个“于燕”和眼前的是同一个。
“蒋医生。
”护士敲门进来,“李晓玲的住院费下午付掉了。
” “谁帮她付的?” “不知道。
” 蒋攸宁摘掉听诊器,把名片放回笔筒。
护士出去,坐在电脑旁的医生同事说:“那看来,科里的专项经费就不用动了。
” “……嗯。
” “她家里没低保,审批本来就难。
就算你给她争取到也最多万把块。
”同事打了个哈欠,“也奇怪了,夫妻俩打了这么多年工,一点积蓄也没。
” 蒋攸宁没出声,兜里手机震动,是师母来电。
。
张梅喂了女儿半碗素面和蒸蛋,再出去和于燕一起用了晚饭。
这些是于燕从三公里外的遥省馆子打包的,张梅前段时间订的是医院的盒饭,这两天伤心欲绝压根没怎么进食,眼下被辣椒勾出些胃口,倒还算认真地动了几筷子。
吃完饭再说了会儿话,于燕把水果以及杂物袋子交给张梅,里面有纸巾牙刷等洗漱用品,也有鞋垫、袜子、打火机,以及一个塑料的水果刨。
下午从太平间回来,张梅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 “嗯,我只是来探望病人。
” “李晓玲?” 于燕点头:“我是她妈妈的朋友。
” 蒋攸宁注意到她鼻子上的淤青:“不要撒谎。
” “怎么会。
” 认识一天不算吗? 她掩饰性地扯扯嘴角:“医院应该没有规定记者不能探病吧。
” “没有。
” “那我先进去了。
” “探视时间是早八点到晚九点。
” “好的,我保证不耽误病人休息。
” 。
蒋攸宁回到工位,从桌前的笔筒里拿出那张名片。
这是他中午去院办时胡先锋给他的,说如果戴焕中身体好转,科室慰问时可以联系这位记者一同去。
因为研究成果发表,老师的确跟他提过院里给他接了个半宣传性质的专访。
如果没有看错,刚才那个“于燕”和眼前的是同一个。
“蒋医生。
”护士敲门进来,“李晓玲的住院费下午付掉了。
” “谁帮她付的?” “不知道。
” 蒋攸宁摘掉听诊器,把名片放回笔筒。
护士出去,坐在电脑旁的医生同事说:“那看来,科里的专项经费就不用动了。
” “……嗯。
” “她家里没低保,审批本来就难。
就算你给她争取到也最多万把块。
”同事打了个哈欠,“也奇怪了,夫妻俩打了这么多年工,一点积蓄也没。
” 蒋攸宁没出声,兜里手机震动,是师母来电。
。
张梅喂了女儿半碗素面和蒸蛋,再出去和于燕一起用了晚饭。
这些是于燕从三公里外的遥省馆子打包的,张梅前段时间订的是医院的盒饭,这两天伤心欲绝压根没怎么进食,眼下被辣椒勾出些胃口,倒还算认真地动了几筷子。
吃完饭再说了会儿话,于燕把水果以及杂物袋子交给张梅,里面有纸巾牙刷等洗漱用品,也有鞋垫、袜子、打火机,以及一个塑料的水果刨。
下午从太平间回来,张梅的情绪稳定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