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小
中
大
化住进MICU,这和你们的争吵有关系吗?”
“如果你说的吵架是我和老师的探讨,我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哪次。
” “你们对她的病情进行的关键探讨是哪次?” 他依旧思考了会儿:“应该是关于两性霉素B的使用。
因为它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我一开始就主张静滴,老师认为我的做法比较冒险,所以没有达成一致。
” “后来呢?” “他同意了。
” “为什么?” “因为李晓玲的肺部感染已经很严重,病菌甚至开始啃噬她的肾脏和皮肤,而两性霉素B口服和肌肉注射用药后的吸收效果差,且不稳定。
静脉给药后在体内也不容易扩散进入体腔及脑脊液中。
”蒋攸宁略微皱眉,找到小刘论文中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做了具体的批注。
于燕不敢出声,等他做完了,才听他开口:“相比之下,静脉滴注后血中浓度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例如静脉滴注1毫克每升,血中浓度可达0.3到3.5毫克每升,24小时后仍可达0.03到0.6毫克每升,血浆蛋白结合率也比其他方式要高,所以……” 他再次转头,真诚地问:“听得懂吗?” “……不太懂。
”于燕老实交代,这人的脑子像个数据库。
她挫败地啧了声,“大体意思就是静滴风险大,但效果好,所以你坚持这个方案,是吧。
” 蒋攸宁安静地看着她:“是。
” “所以你和戴医生是在探讨这些。
”于燕豁然的同时也有几丝失望。
她想,或许是她这两天把重心转到李晓玲一家,总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所以才忍不住猜测是不是医生的诊疗有了失误才引起家属的不满,以致悲剧发生,可如果医生没有错…… 她想起入行时老师教她的话:凡事有三面,你的一面,我的一面,以及事实真相的一面。
那她现在是不是还陷在“我的一面?”里? 不等她再次开口,蒋攸宁以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她:“我刚才提的这些,是我和老师在李晓玲病情恶化后进行的应急讨论,不是因为意见不合治疗失误才导致她进MICU,至于他父亲动手打人和意外去世,也跟这件事没有关系。
” 于燕被他戳中心思,不免意外:“我……” “我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在跟李晓玲和她妈妈套近乎,但我得提醒你,你的工作是采访戴医生,就算你同情她们母子的遭遇,要找所谓的真相,也请你尊重客观事实。
”
” “你们对她的病情进行的关键探讨是哪次?” 他依旧思考了会儿:“应该是关于两性霉素B的使用。
因为它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我一开始就主张静滴,老师认为我的做法比较冒险,所以没有达成一致。
” “后来呢?” “他同意了。
” “为什么?” “因为李晓玲的肺部感染已经很严重,病菌甚至开始啃噬她的肾脏和皮肤,而两性霉素B口服和肌肉注射用药后的吸收效果差,且不稳定。
静脉给药后在体内也不容易扩散进入体腔及脑脊液中。
”蒋攸宁略微皱眉,找到小刘论文中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做了具体的批注。
于燕不敢出声,等他做完了,才听他开口:“相比之下,静脉滴注后血中浓度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例如静脉滴注1毫克每升,血中浓度可达0.3到3.5毫克每升,24小时后仍可达0.03到0.6毫克每升,血浆蛋白结合率也比其他方式要高,所以……” 他再次转头,真诚地问:“听得懂吗?” “……不太懂。
”于燕老实交代,这人的脑子像个数据库。
她挫败地啧了声,“大体意思就是静滴风险大,但效果好,所以你坚持这个方案,是吧。
” 蒋攸宁安静地看着她:“是。
” “所以你和戴医生是在探讨这些。
”于燕豁然的同时也有几丝失望。
她想,或许是她这两天把重心转到李晓玲一家,总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所以才忍不住猜测是不是医生的诊疗有了失误才引起家属的不满,以致悲剧发生,可如果医生没有错…… 她想起入行时老师教她的话:凡事有三面,你的一面,我的一面,以及事实真相的一面。
那她现在是不是还陷在“我的一面?”里? 不等她再次开口,蒋攸宁以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她:“我刚才提的这些,是我和老师在李晓玲病情恶化后进行的应急讨论,不是因为意见不合治疗失误才导致她进MICU,至于他父亲动手打人和意外去世,也跟这件事没有关系。
” 于燕被他戳中心思,不免意外:“我……” “我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在跟李晓玲和她妈妈套近乎,但我得提醒你,你的工作是采访戴医生,就算你同情她们母子的遭遇,要找所谓的真相,也请你尊重客观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