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关灯
“还在忙?” “不是,和朋友聊天。

    我发了摄影展的消息,很多人感兴趣。

    ”她打完字,“你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傅总吗,我采访过他两次,和他太太倒比和他更熟。

    ” 之前在汉城,傅太太看到她朋友圈的求助信息,给她寄了很多口罩和消毒液,后期给岚城医院的捐赠也数目不小。

    那位傅总不仅买物资,还自己造物资。

    一边从美国采购高端设备,一边在去年12月份就买下了一个口罩厂,用他主业的现金流和人工增加生产线,既帮大家渡过难关,又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于燕感叹:“一个人的能力和责任不一定成正比,但愿意用能力去实践责任的人,理应得到大家的尊重。

    ” “是。

    ”蒋攸宁表示同意,又听她问,“刚才吴桐提起疫情过后,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有了明显提高,你为什么不说话?是觉得他说错了吗?” “没有。

    ”社会舆论导向的转变,他能感受得到,“地位提高是好事。

    ” “但你好像不太愿意听别人说医生很了不起的话。

    ” “因为本来就没什么了不起。

    ” 群体被抬到能被大家尊重和监管的高度就够了,大家相互体谅,换位思考,就能减少很多矛盾,但抬得太高反而不好,毕竟医生和所有职业一样,都是学以致用,奉献是应该的,而过于强调奉献则可能引起道德绑架。

     “也是。

    ”于燕点头,“夸奖是动力,也是压力,夸奖越多,意味着你越要优秀,越来越好,而当你稍微犯一点错,够不上他们的夸奖,就会产生落差,导致期待变成指责:啊,这人怎么这样……” 蒋攸宁笑,理是这么个理。

     “那你担心吗?我们在对你们投去敬佩的目光时,也会对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 他却说:“这我倒不担心。

    高要求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提,至于高期待,外界把我们的职业形象塑造得再好,比不过一次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