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关灯
秦大将军重任蓟镇总兵。

     . 陈孝宗今年才三十二岁,竟然就做了内阁阁老,比他的父亲陈廷鉴还要早入阁。

     换上阁老的绯色长袍,陈孝宗进宫谢恩。

     他跪在十七岁的元祐帝面前,感激涕零。

     元祐帝心情复杂,道:“不用谢朕,要谢就谢长公主,没有她坚持为你们平反,朕还被戚瑾蒙在鼓里。

    ” 他有他的骄傲,他可以在姐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却不会再对其他人认错。

     陈孝宗诚心实意地道:“长公主要谢,皇上也要谢,长公主只是牵线,真正替臣父、臣兄、臣弟平反的,还是皇上。

    ” 元祐帝看着他始终低着的头,道:“你不怨朕就好。

    ” 陈孝宗:“臣不怨皇上,臣自己不怨,臣父临走前也有遗言,命臣等不可怨恨于您。

    ” 元祐帝身心一震:“什么遗言?朕为何不知?” 陈廷鉴病逝的消息传进宫,母后曾派人去问他可否有遗言,当时陈伯宗让宫人带回来的,只是陈廷鉴嘱咐他务必做个励精图治的明君。

     陈孝宗这时才抬起头,望着元祐帝,一边落泪一边道:“父亲有两道遗言。

    给皇上的,您已经知道了,另一道,是给臣兄弟的。

    父亲说,新政根基不稳,尤其是一条鞭法,才刚刚是第一年,他走后,一旦内阁无法继续抵挡各地方的阻力,内阁妥协了,皇上年少,独木难撑,到那时,天下必定要拿父亲问罪。

    父亲说,古往今来,主张变法者都难有善终,他心知肚明,只叫臣兄弟理解您的难处,莫要生怨。

    ” 元祐帝猛地转了过去。

     陈孝宗:“臣知道,皇上对父亲可能有些怨怼,这不怪您,父亲就是那样严厉的人,臣四弟曾因不满被他老人家管教而独自回老家住了八年之久,回京后更是不曾给过父亲一个好脸色。

    但父亲只是严厉,说句大逆不道的,他对臣四兄弟,对皇上您,都是爱之深、责之切。

    ” 元祐帝:“朕明白,退下吧。

    ” 最后的尾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

     陈孝宗再次磕头谢恩,倒退几步,离去。

     乾清宫外,一片春光明媚。

     陈孝宗看着远处巍峨的宫殿群落,看着那条长长的,父亲走了几十年的宫道。

     父亲,倘若您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切,真的不会怨吗? 他仰起头,让那温暖的、明晃晃的阳光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