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灯
平时不是不知道陆辞不显山不露水,本事却大得很,连他爹娘都忍不住疼对方胜疼自己这个亲儿子。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买宅子这么大的事儿,就被陆辞轻而易举地办成了,还是直接与他爹商量的,直接越过了所有的同辈! 钟元沉默了好半天,才想起要问:“那伯母可知道了?” 陆辞早已想好了应对:“她暂不知道,不过我也同伯父说好了,由他出面去说服她,反而合适一些。

    ” 陆母对常给予她帮助的钟氏夫妇颇为信服,却不知对方最信服的,却是她的儿子。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牙人:类似提供女性家政服务的中介。

    《东京梦华录》说:“凡雇觅人力(男佣)、干当人(杂役)、酒食作匠(厨师)之类,各有行老供雇。

    觅女使(女佣)即有引至牙人。

    ” 请注意的是,宋朝禁止人口交易,也是没有终身制的奴仆的,必须是双方自愿结下的契约,也可以解除。

     为了防止出现终身为奴的情况,宋朝法律还规定了雇佣奴婢的年限:“在法,雇人为婢,限止十年。

    ”虽然宋人的习惯用语还在说“奴婢”,但法律上已将受这些受雇于人的佣人、劳力称为“女使”“人力”。

     一个有趣的细节:淳化二年(991),陕西一带发生饥荒,“贫民以男女卖与戎人”(当时陕西沿边邻境的戎人部落还保留着奴隶制,陕西的贫民便将男女小童卖给戎人为奴)。

    宋廷知道之后,即派遣使者带着官钱,向戎人赎回被略卖的小童,送还他们的父母。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2.刷牙子:即牙刷。

    宋朝的牙刷已成为平民百姓的日用品了,《梦粱录》“诸色杂货”一节,在“挑担卖”后面罗列了“镜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

    通常用木头制成,一头钻上若干小孔,插上马尾毛。

    (宋人周守中《养生类纂》) 3.报晓:由于没有自鸣钟,宋代的许多城市都设有钟鼓楼,白天击钟报时,每一个时辰击钟一次;夜晚敲鼓报时,也是每一个时辰报一次。

    此外,在汴京、临安等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乡村),还出现了民间自发的报晓服务,通常由寺院的僧人负其责。

    “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方,日间求化(化缘)。

    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

     后来僧人还多增了天气预报的业务(“若晴则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