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关灯
既然有这么一桩功在千秋的政绩在身前摆着,倘若错过,岂不太过可惜? 凭着外人眼中堪称孤勇的乐观,他以‘报恩’为由说服了家人后,便潇洒地将名字报了上去。

     若换做别的事,能同昭文相陆辞一同的美差,早就被无数人抢破头了。

     如今面对这生死渺茫的远征,更多的是当陆辞犯失心疯了的人,纵有陛下支持、名望在前,也只有寥寥几人愿去。

     司马光自然清楚,自己还远不够格赴陆公的家宴,不过是蹭了新职事的光罢了。

     他乐得低调,一边看着台上歌舞,一边不时打量主席谈笑风生的陆辞,一边品尝桌上佳肴。

     不得不说,他自诩不重口腹之欲,但这菜肴之味美程度,未免也太…… 就在司马光对新端上来的那盘名为蝤蛑签的菜式不住打量,颇有些无从下手时,耳畔忽然传来一个少年郎的清朗声音:“那道梭子蟹羹,可是御厨亲手做的,仅取两螯的肉,极为鲜美,若沾一丝白醋更佳。

    ” 原来是以梭子蟹螯所制? 司马光一讶,转身看去,便见一至多不过十四五岁的小郎君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红润的嘴角还泛着油光,显然与旁边的烤羊签子脱不开干系。

     能坐在这一桌上的,应都是他新职事的同僚才对…… 能与这只惦记着吃的年纪对上的,司马光只能立马想到那通过年初重开的童子试,凭着华丽辞赋被选入馆阁的‘神童’苏轼了。

     怎这小小年纪,家人也愿他赴这么一场生死未知的远航? 司马光压下心中吃惊,从容地点了点头,当真按照苏轼的推荐,以勺舀了一小口蟹羹,添了一丝白醋。

     司马光自是不知,苏轼这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可是家学渊源――其父苏洵便是个“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的不羁性子,恋的是青山绿水,纵目天下美景。

     直到有二子绕膝,年近而立了,他才幡然醒悟,想着捧起数卷苦读,追求功名。

     只是他努力多年,还没其子苏轼一鸣惊人,率先于童子试中拔得头筹,更被破格擢用至馆阁之中。

     然而那职事还没在手里捧热,苏轼就迫不及待地要踏上新征途了。

     见司马光按着自己推荐的尝了那蝤蛑签后、果然露出了惊艳的神色,苏轼不禁弯了眉眼,兴致勃勃地冲他介绍起桌上其他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来。

     哎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早在他听闻那位大名鼎鼎的陆公的‘小饕餮’的称号、以及其早年为尝荔枝、自请去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