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姑太太在说话,态度更为恭敬起来,“晚辈惭愧。

    不能与沈家结为秦晋之好,是晚辈无福;没能保护好二小姐的嫁妆,是晚辈无能;事后若不能得谅解,只能怪晚辈用心不诚,与沈家不相干的。

    ” 沈佩兰欲再刺几句,沈老太太一个眼神止住了,其实两家闹到如今,倒不是白灏的问题,主因是白夫人太不好相与了,二丫头觉得日子没有盼头,心意已决,不得不成亲三日就和离。

     可是对外总归不能说是女婿还凑合,是当婆婆的太极品;也不能对着白灏说你娘如何如何不好。

    所以沈老太太叹道:“成亲三日就和离,于我们两家名声都不利,说到底,还是我的孙女最委屈。

    ” 白灏听出沈老太太有和解之意,忙举天发誓道:“千错万错,都是晚辈的错。

    晚辈今日在府上这么说,明日在外头也绝不会改口。

    若有违誓,晚辈甘愿永世不第!”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永世都不能金榜题名,绝对比断子绝孙还要毒誓。

    沈佩兰讥讽之色全消,面色凝重起来,和沈老太太对视一眼:不是每个人都有千金散去还复来的魄力和勇气,此人少年时就能屈能伸,非池中之物,他日金榜题名,在官场上定有一番作为,如今看来,不是白灏无福,而是二丫头无福了。

     沈老太太以前是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碰到白灏这样的狠角色,既有心和解,就不必结仇怨,毕竟白灏也力求保护二丫头的声誉,他一个年轻后生尚能散尽家财以谋大局,我还在乎眼前一点蝇头小利吗? “老身相信白公子是一诺千金的君子。

    ”沈老太太说道:“我孙女嫁妆失窃,陪嫁过去的下人也有看管不力的责任,不能让你一个人担着。

    这样吧,我们两家各承担两千五百两银子,欠条你撕了吧。

    ” 白灏慌忙膝行一步,因膝腿麻木,一下子趴倒在地上,“使不得使不得!都是晚辈的错,贵府二小姐受了委屈,如何还能让她再赔了嫁妆。

    ” “沈白两家不能结缘,也不要结怨了。

    ”沈老太太淡淡道:“你在和离文书中也说,三生结缘,今生才为夫妇。

    若结缘不合,成了冤家,夫妻不同心,难归一意,不若从此男婚女嫁,陌路天涯。

    解怨释结,不要相互憎恨。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才好。

    你尚有老母要养、有前程要奔,没有银钱寸步难行,总不能一场和离便倾家荡产。

    我的孙女丢了嫁妆,我们沈家自就补贴上了,总不会委屈了自家的孩子,将来她若再嫁,嫁妆只会更多。

    我意已决,白公子莫要再提。

    ” 几乎达到了自己预想中的最好结果,白灏是个聪明人,深知再推脱便是矫情了,过犹不及,欣然应诺。

     沈白两家和离大战以和解的方式结束。

    白家的祖屋田产已经变卖,只留下十亩祭田用于祭祀之用,老家是回不去了,白灏将母亲白夫人安顿在南京乡下一处民宅静养,自己当日便返回国子监读书,无论好事者如何挑拨试探,他如祥林嫂附体,始终将一句痛心疾首的“都是我的错”重复一万遍,全心备战秋闱,所图甚远。

     只是正如沈老太太所言,世人对女子就是苛刻些,尽管此事沈家占了理,白家也认错,可外人一说起大明庆丰八年夏天南京城最劲爆的八卦,开口就是“善和坊乌衣巷最热闹,出嫁的闺女三天就和离回家”,还给沈家二小姐取了个诨名,叫“沈三离”,忘了事件真正的受害者原本有个很美好的名字沈韵竹。

     倒是南京春天最大八卦的轴心人物、因舍不得小女儿出嫁,拉新郎下白马、哭拦花轿不让走、三日回门借酒装疯满院子抽女婿诨名叫做“崔打婿”的礼部左侍郎崔大人对沈家起了同情之意,借口女婿八股文章写退步了,又把女婿打了一顿。

     第11章沈六少洗三开大宴,沈四娘醉游拂柳园 南京城西,八府塘,沈家三爷的宅邸。

    今天是沈三爷次子洗三的日子。

     单听地名就知道这里河塘湖泊甚多,所以南京本地有句歇后语,叫做“八府塘的鬼跑不远”。

    不过这里名为“八府”,其实并非有八个豪门府邸,而是南直隶地区的八府巡按衙门在此地但大明吏制上根本就没有八府巡按这一职位,人们口中的八府巡按听起来各种高大上,其实只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从七品的官而已,八府巡按只在小说、戏曲中存在,作为普通群众心目中清廉正直如海瑞、有权有势、爱民如子的大臣形象。

    后世有部周姓喜剧大师很经典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主角包龙星就是被皇上封了八府巡按,风风光光回老家为小寡妇伸冤,只是在这部电影里非常不靠谱的称八府巡按是一品大员,实在令人汗颜,我读书少编剧不要瞎忽悠哟。

     整个南直隶地区一共有三名监察御史,衙门和南京普通富户民宅一样大小,而且一副年久失修、夜晚上演倩女幽魂的落魄样。

    可一旦民间有冤情,监察御史就是受害人心中伸张正义的“八府巡按”,就像怀春少女心中“潘驴邓小闲”般完美,可见现实和理想距离哪怕是孙悟空翻了十个筋斗云都赶不上的。

     沈三爷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