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关灯
小
中
大
五代曹国公积劳成疾,死在任上,和他老祖宗一样追封为“西宁王”,成为第二个配享太庙的李家人。
太夫人是西宁王的独女,定亲时西宁王正值壮年,位高权重,本来想的是魏国公府世镇南直隶,两家结亲未免惹的君王猜疑,于是将女儿许给根本没有承爵可能的幺儿。
岂料那一代魏国公死后,祸起萧墙,七兄弟上演精彩纷呈的夺嫡大戏,先是庶长子上京告御状,说准备承袭的世子在孝期作恶,荒淫无耻,逼奸了自己的亲表妹,震惊朝野,锦衣卫查证属实,世子不仅丢了爵位,还被家族驱逐出去,在族谱上消了姓名,踪影全无;然后庶长子尸体飘在秦淮河上,至今找不到凶手;几兄弟互相指认对方是凶手,争夺继承权,家族也分了好几派,各自为阵,摇旗呐喊。
只有年纪最小的幺儿和当时还是新妇的太夫人宣布退出竞争,在家族墓地附近结庐而居,为父亲和后来被气死的母亲守墓。
夺嫡之争闹的越来越大,皇上大怒:宵小之辈如何能镇守南直隶如此重要之地,将兄弟几个还有闹的最凶的几个族人全部投进诏狱拷问,南京北京两地的锦衣卫倾巢出动彻查此案,结果是嫡出老二和庶出的几个都不干净,嫡出老三无辜,论理爵位该戴在老三头上,可老三在诏狱身子搞垮了,得了痨病,分分秒秒要把肺咳出来的节奏,老三的长子又只是刚留头的小小少年,根本无法服众、弹压族人,更谈不上镇守南直隶了。
于是大家的目光转移到早就搬离瞻园、在墓地周围结庐而居的幺儿,幺儿此举博得不少文臣们的赞许,说他纯孝之人必定是忠心之辈,堪当大任。
也不知其中有没有岳父的暗中帮衬,反正三年孝期过后,幺儿继承了魏国公爵位,太夫人夫贵妻荣,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公夫人。
两口子夫妻同心,力挽狂澜,恢复族学,重振家业,严肃家风,将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吃的干干净净。
第18章败家子逼走亲兄弟,愣女婿炮轰老丈人 第五代曹国公无心插柳柳成荫,本希望独女能过上安逸平淡的小日子,没曾想女儿成了金陵城地位最显赫的诰命夫人。
不过事无求全,曹国公养了个旺夫的好女儿,却生了一个专职向他讨债的混账儿子李天意,偏偏这个儿子是嫡长子,十八岁就请封了世子。
曹国公在时,尚能弹压的住,待曹国公去世,世子继承了爵位,就立马显出原型,昏聩无能,胆小如鼠,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贪财好色,几乎是完美的遗传了第二代曹国公李景隆所有的个性,简直就是李景隆投胎转世啊! 很快,李景隆,不,是李天意以惊人的速度将他爹在军中几十年的积累摧古拉朽似的毁的一干二净,被灰溜溜赶回南京了,堪称败家子中的战斗机。
亲妹子、当时的魏国公夫人李天淑也就是现在的魏国公太夫人多次回娘家劝亲哥哥改邪归正,连十五岁的幼弟李天仁都跪地祈求哥哥莫要再糊涂了,督促哥哥走向像姐夫魏国公那样重振家业的正道。
李天意要是听劝,他就不是李景隆在世了,对妹子出言不逊、借着酒兴将妹夫魏国公打伤;李天仁上前拉架,向姐夫赔礼道歉,他反而讥笑弟弟是伪君子,看着他一直生不出儿子,整日装模作样当好人,其实是找机会害死他,谋夺曹国公世代罔替的爵位! 这下给兄妹和兄弟感情判了斩立决!李天淑气得给了哥哥一耳光,发誓此生永不踏进曹国公府半步,和相公回瞻园去了;李天仁心灰意冷,收拾收拾离家出走了。
三十年后李天意毫不意外的死于酒色(话说这样糟蹋自己居然还活了那么久真是对不起啊),嫡长子承爵,一切尘埃落定,李天仁才带着儿子回国公府拜祭亲哥哥。
这三十年里,李天仁做游商,娶的也是商人之女,妻子已经去世,毕生只有一子,从未考虑再娶,此子走的是科举这条路,李天淑很是喜欢这个侄儿,为他捐了监生,在国子监读书,侄儿也很争气,秋闱春闱喜报连连,最终中了三甲同进士,有姑父魏国公做靠山,侄儿官运亨通,最高做到了顺天府尹,可惜四十岁时一病去了,留下李贤君这个独女。
侄儿临死前曾经写信给太夫人这个姑母,请她照顾女儿,太夫人立刻派人去京城接侄孙女,怜她父母双亡,平日里爱若珍宝,一丝委屈都不肯让她受着,这李贤君也不像某些人那样持宠而娇(沈今竹:是在说我吗?),她性子温润平和,瞻园上下都很喜欢她。
李贤君身世和沈今竹有些相似母亲都是难产而亡。
福嬷嬷向沈今竹说过李贤君身世,李贤君也通过太夫人知道沈今竹,所以两人今日虽然初次见面,却有种莫名的心心相惜之感。
太夫人要李贤君引见瞻园诸位姑娘,李贤君亲亲热热的牵着她的手,按照辈分和年龄逐个介绍。
说起家族繁盛,一个重要的指
太夫人是西宁王的独女,定亲时西宁王正值壮年,位高权重,本来想的是魏国公府世镇南直隶,两家结亲未免惹的君王猜疑,于是将女儿许给根本没有承爵可能的幺儿。
岂料那一代魏国公死后,祸起萧墙,七兄弟上演精彩纷呈的夺嫡大戏,先是庶长子上京告御状,说准备承袭的世子在孝期作恶,荒淫无耻,逼奸了自己的亲表妹,震惊朝野,锦衣卫查证属实,世子不仅丢了爵位,还被家族驱逐出去,在族谱上消了姓名,踪影全无;然后庶长子尸体飘在秦淮河上,至今找不到凶手;几兄弟互相指认对方是凶手,争夺继承权,家族也分了好几派,各自为阵,摇旗呐喊。
只有年纪最小的幺儿和当时还是新妇的太夫人宣布退出竞争,在家族墓地附近结庐而居,为父亲和后来被气死的母亲守墓。
夺嫡之争闹的越来越大,皇上大怒:宵小之辈如何能镇守南直隶如此重要之地,将兄弟几个还有闹的最凶的几个族人全部投进诏狱拷问,南京北京两地的锦衣卫倾巢出动彻查此案,结果是嫡出老二和庶出的几个都不干净,嫡出老三无辜,论理爵位该戴在老三头上,可老三在诏狱身子搞垮了,得了痨病,分分秒秒要把肺咳出来的节奏,老三的长子又只是刚留头的小小少年,根本无法服众、弹压族人,更谈不上镇守南直隶了。
于是大家的目光转移到早就搬离瞻园、在墓地周围结庐而居的幺儿,幺儿此举博得不少文臣们的赞许,说他纯孝之人必定是忠心之辈,堪当大任。
也不知其中有没有岳父的暗中帮衬,反正三年孝期过后,幺儿继承了魏国公爵位,太夫人夫贵妻荣,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公夫人。
两口子夫妻同心,力挽狂澜,恢复族学,重振家业,严肃家风,将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吃的干干净净。
第18章败家子逼走亲兄弟,愣女婿炮轰老丈人 第五代曹国公无心插柳柳成荫,本希望独女能过上安逸平淡的小日子,没曾想女儿成了金陵城地位最显赫的诰命夫人。
不过事无求全,曹国公养了个旺夫的好女儿,却生了一个专职向他讨债的混账儿子李天意,偏偏这个儿子是嫡长子,十八岁就请封了世子。
曹国公在时,尚能弹压的住,待曹国公去世,世子继承了爵位,就立马显出原型,昏聩无能,胆小如鼠,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贪财好色,几乎是完美的遗传了第二代曹国公李景隆所有的个性,简直就是李景隆投胎转世啊! 很快,李景隆,不,是李天意以惊人的速度将他爹在军中几十年的积累摧古拉朽似的毁的一干二净,被灰溜溜赶回南京了,堪称败家子中的战斗机。
亲妹子、当时的魏国公夫人李天淑也就是现在的魏国公太夫人多次回娘家劝亲哥哥改邪归正,连十五岁的幼弟李天仁都跪地祈求哥哥莫要再糊涂了,督促哥哥走向像姐夫魏国公那样重振家业的正道。
李天意要是听劝,他就不是李景隆在世了,对妹子出言不逊、借着酒兴将妹夫魏国公打伤;李天仁上前拉架,向姐夫赔礼道歉,他反而讥笑弟弟是伪君子,看着他一直生不出儿子,整日装模作样当好人,其实是找机会害死他,谋夺曹国公世代罔替的爵位! 这下给兄妹和兄弟感情判了斩立决!李天淑气得给了哥哥一耳光,发誓此生永不踏进曹国公府半步,和相公回瞻园去了;李天仁心灰意冷,收拾收拾离家出走了。
三十年后李天意毫不意外的死于酒色(话说这样糟蹋自己居然还活了那么久真是对不起啊),嫡长子承爵,一切尘埃落定,李天仁才带着儿子回国公府拜祭亲哥哥。
这三十年里,李天仁做游商,娶的也是商人之女,妻子已经去世,毕生只有一子,从未考虑再娶,此子走的是科举这条路,李天淑很是喜欢这个侄儿,为他捐了监生,在国子监读书,侄儿也很争气,秋闱春闱喜报连连,最终中了三甲同进士,有姑父魏国公做靠山,侄儿官运亨通,最高做到了顺天府尹,可惜四十岁时一病去了,留下李贤君这个独女。
侄儿临死前曾经写信给太夫人这个姑母,请她照顾女儿,太夫人立刻派人去京城接侄孙女,怜她父母双亡,平日里爱若珍宝,一丝委屈都不肯让她受着,这李贤君也不像某些人那样持宠而娇(沈今竹:是在说我吗?),她性子温润平和,瞻园上下都很喜欢她。
李贤君身世和沈今竹有些相似母亲都是难产而亡。
福嬷嬷向沈今竹说过李贤君身世,李贤君也通过太夫人知道沈今竹,所以两人今日虽然初次见面,却有种莫名的心心相惜之感。
太夫人要李贤君引见瞻园诸位姑娘,李贤君亲亲热热的牵着她的手,按照辈分和年龄逐个介绍。
说起家族繁盛,一个重要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