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关灯
郑玘走了之后李显气鼓鼓的跑到了书房看了一下自己那份经过一段时间,完善的已经差不多的练兵计划。

     只是……上次那份尚不完善的计划书交上去之后,李治虽然有些心动,可是后来又没有下文了,这让李显有些忐忑不安……他或许能用这个给郑玘争取一个机会? 可是……李治那里怎么想的啊? 李治还能怎么想?李显虽然留了一手,但是那份总纲就已经能够管中窥豹了,够新颖,却还不够完善,军队的改革跟变法一样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只凭着一时脑热别人脑热就算了,国家领导人脑热,那这国家也就完了好嘛。

     李治就是十分谨慎而已,李唐皇室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靠的不就是手里有兵?李家要不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就有兵的话,别说争霸天下了,就算是自保估计都难看看多少没有自保能力的中小世家已经灰飞烟灭了? 从李治登基以来,他本人或许不像是李世民那样能征善战,但是在他的领导下大唐的版图几经扩张,到了现在几乎是整个唐朝占领土地最多的时候。

     这样一个人,不是随随便便什么计划书就能让他头脑发热的,想要换取什么,就要拿出足够打动他的筹码才可以。

     李显对军事……说实话,他在军事方面估计也不比他的弟弟李轮好多少,可是李轮还小,他却已经能够入朝了。

     他所能倚持也就是后世那些和现在截然不同的观念以及方法,只是那些方法他知道兔朝用的不错,可是为什么不错,在大唐能不能到达那个程度,他也不知道,他做不到甄别适合本土的有用条目。

     只能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写下来的计划书……李治能够看到好处同样也能看到缺点,甚至很多东西他都觉得李显太过异想天开。

     别的不说,职业军队听起来很不错,李治也知道术业有专攻,无论做什么都一样,但是……不能这么干啊。

     唐朝军队实行的是府兵制,兵农合一,这不是国家不想弄专职军人而是没那个条件,本身人就少,都去当兵了谁来种地?再加上每年都会有干旱洪涝灾害,已经很影响粮食产量了,再让那么多人专门训练不去耕种,国家财政肯定撑不住啊。

     所以后世的征兵制只有在国力强盛,人口发达的时期才能用,现在的大唐……没那个条件。

     李显现在虽然接触朝政,但是到底跟十几年都浸染在这个环境之中的人不一样,很多东西……他看不到。

     不过最近边境动荡加剧,军队更是频繁出征,很多东西的确是需要推广,只不过李治还是想要仔细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在这种情况下,李显又被召进了紫宸殿,而这一次他们父子俩的脑电波终于是接对了一次,李显也拿了那份比较完善的章程。

     李显将那份章程呈上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