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关灯
苟延残喘几年,母亲会慢慢接受,而非骤然离世。

     但和清蕴成婚后,他对这个方法,突然萌生了一些兴趣。

     …… 辞官隐居?这个可能,清蕴从来没想过。

     她来自江苏,故乡就在江苏,但她从没想过要回那个地方,那里的回忆并不让人留恋。

     父亲掌书院,在当地小有名望,他们家也算得上富足,但相比盘踞富足的豪绅世家仍远远不如。

    见他们必要卑躬屈膝,曲意逢迎,每每遇见,她偶尔能感受到他们在自己一家人身上流连的目光,不是看人,而是货物、牲畜般低下。

     他们并不在乎权贵圈外的人是否会有“人格”,也不在乎这些人的性命,不喜欢?夺之便好。

     父亲曾经入仕,当过七品县令,后又主动辞官,以书院为生。

    在他心中官场太腐朽,容不得他这样的清正之人,惟愿自己教出的学生能够改变建朝官场风气。

     天真而烂漫的想法,清蕴那时不理解,也会说着支持爹爹。

     直到后来经历了倭寇肆虐,失去父母,孤身流浪半年,她清楚地领略到无权无势,无论身处何地都会被盘剥、被欺凌。

     想要安稳优渥的生活,唯有自己手握权势,或身处其中。

     而论权势,哪里又能比得过京城? 王家人说她淡薄名利,但清蕴自己清楚,她想要权势,喜欢富贵,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两者。

     王家是她无法久待的地方,齐国公府则是她在综合各种考量后,认为自己最有可能进入其中的地方。

     齐国公掌兵,大长公主为皇家至亲,世子如何已不算十分重要。

    如果李秉真的父母不是这二人,她大概率不会考虑他。

     但他身处其中,反而对这些最为平淡,甚至不屑一顾。

     这些想法,清蕴当然不会对李秉真说出。

     纵使他们相处和睦,几度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