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关灯
受,我们也可以理解,可是这都怪他自己,是你们闹事才造成的这种后果。

    林江村的人聚伙嚣躁,这件事公社还在商议要怎么处置呢。

    ” 张萍哭着他的丈夫,林江村参与闹事的村民却借着死了一个人的把柄,逼迫公社放粮食。

     李文辉抵不住,又退回了粮站内。

     放粮食,行吗?绝对不行。

    要是开了这个口子,这个村的村民要了,其他村的村民也会来要,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粮食是国家的粮食,要是因为农民闹事就开仓放粮,公社怎么办?上面追究下来怎么办?没人敢担这个责任。

     村民们闹的不可收拾,张萍却和她的哥嫂,亲戚一起,要把李建民的尸体抬回家。

    林江村的人不同意,要留下李建民的尸体,要挟公社放粮。

    张萍面如死灰的说:“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只想让我丈夫早点入土为安。

    ” 她不忍心让李建民的尸体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议论参观,作为民众闹事的工具。

    他们找了个担架来,把尸体抬回了林江村。

     村上有空的人都来到李建民家,帮忙下葬。

    李建民曾经做过一副棺材,本来是他岳父病危时,替他岳父,张萍的爸爸做的。

    结果做好了,她爸又没死,棺材还在。

    张萍她爸老泪纵横的,拄着拐杖,哆哆嗦嗦打开堂屋门,把棺材找了出来,让儿子抬出去,给李建民下葬。

     张萍在屋里,端了一盆清水。

    将李建民的尸体擦洗干净。

    擦到李建民的手时,她看到丈夫的手很粗糙,食指的指甲盖撕裂了,其他手指指甲盖里是黑色的泥。

    她试着去抠掉,又发现那不是泥,而是干掉的血。

    她心里想着,指甲都没了,该有多疼啊,眼泪又流了下来。

     洗去血迹的李建民,变成了一副苍白的尸体。

    跟活着的模样有点像,又有点不像。

     不像,因为是活人看死人。

     按村里的习俗,老人去世要办酒,请客吃饭,因为是喜丧,去世者活的年纪越高,喜越大,越要大请客,大办。

    像李建民这种,属于凶死,很不吉利,自然也不会办酒。

    张萍她爸把自己留着的寿衣布也拿出来,她嫂子同几个女人帮忙上缝纫机,匆匆赶制成寿衣。

     但李建民年纪轻轻,也无所谓寿不寿的。

    张萍替他擦净了身体,将平日里的衣服,捡最好的,干净的,替他一层一层穿到身上。

    村里的说法,死人的衣服穿的数量越多,下辈子越长寿。

    张萍挑最薄的给他穿,努力多穿一点,穿了能有十几件,然后外面又罩了许多层寿衣。

     院子里聚集了村上的熟人还有看热闹的闲杂人等,都在纷纷议论着死者的生平,还有那场事故的具体过程,喧哗的一声接一声。

     李名秋抱着水元坐在台阶上,不断有人问他,用怜悯的目光看他。

    他没有表情的,不搭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