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关灯
他有个好歹,叫我也不能活。

    说起来,箫娘还常往我们府上去,我还与她常说话呢。

    官人不要客气,也去坐一坐,好歹吃盅茶换了这身湿衣裳再回上元县不迟。

    ” 再有徐姑子在旁帮腔,席泠推辞不过,只得“勉为其难”应下,跟着去往柏家,已是午晌。

     恰值柏通判府衙归家,听见四娘先遣回的小厮说了此事,一阵心惊后怕。

    因感念救命之恩,使人将席泠请入厅房招待。

     席泠换了柏家长子的一身干净袍子,愈发英气咄人,翩然风度。

    柏通判观望片刻,请入座上,“原先就听见过先生名讳,只是无缘得见,谁知今日却与先生结缘,亏得先生仗义之举,才令小儿死里逃生。

    ” 仆从来往着摆饭,席泠也将他暗观,见其须髯五寸,骨劲面瘦,看似清苦,身上却穿着绫罗绸缎,眼色里隐着丝圆滑。

     席泠心里有数,这样的人,势必礼中藏奸,便也以礼相待,“大人言之过重,不过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先生客气。

    ” 柏通判捋一捋须,正筹谋如今应天府内有一府丞之缺,眼下陈通判与仇通判都盯着。

    陈通判不必说,专擅逢迎拍马;仇通判有岳父仰仗,前程不愁;只得他自己,下无得力之人,上无稳固靠山…… 忖度片刻,便虑着席泠或是个可用之人,却奈何他得罪了权贵,不如趁机试探试探他,与这虞家到底有何怨仇? 因此问起:“我记得先生从前是在上元县儒学做教谕,连国子监祭酒都对先生赞不绝口,怎么好好的,又不干了?” 席泠弯起唇,说得平淡,自有如海的气度,“不瞒大人,是因为学生得罪了定安侯虞家。

    ” “噢……听说这定安侯才回南京不久,你怎的就把他给得罪了?” “倒未曾得罪老侯爷,说起来,也不过是桩小事情。

    去年侯爷的孙子来向我讨教文章,赶上我在为父亲治丧,有些抽不开身。

    侯门公子嘛,只有别人候他的,没有他候别人的,因此就有些生了嫌隙。

    后头有一回在路上撞见,小公子不分青红皂白,强行将我押到画舫内与他吃酒,我当时有急事,又恼他强势压人,便逞了书生之气,负气去了,这就把他得罪狠了。

    ” 柏通判听罢原委,大松一气,原来就为这点子小事。

    想那定安侯在京师一向风评不差,不至于为这点小事情与个小小教谕过不去,必定是其子弟仗势欺人,想必他老人家还不晓得其中内情。

     如是,柏通判提起股正气之威,把案一拍,“岂有此理!就为这么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毁人仕途。

    这样的侯门子弟,必难成大器!” 席泠睐目窥他,面上和煦有节,“多谢大人仗义直言。

    ”心内却感可笑,但他把富丽的厅室淡淡扫量,这笑又仿佛是在嘲讽自己他不也正是因为钻头觅缝,悉心擘画,才能稳坐在这间闳崇兰堂,与这样一副虚伪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