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小
中
大
心慈,将来必为仁德之主,然而有些是非,不得不掂量分明。
” 太上皇细看元睢那酷似自己的眉目,相较于平庸的独子,他一向更重视这个聪睿玄鉴、宽柔知节,进退都有力度的长孙,声调也不自觉恢复原来的威厉了。
“公羊山长最崇尚圣王之道,你从夷吾山学成归来,难免被他影响所思所想。
我告诉你,圣王之道是古先的陈迹,立个神龛供着就行,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为君者,替天牧民,应当仁主威辅,王道或霸道都只是一种驾驭的手段,择其善者而从之,选其能者而用之,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方可使千万人服仁而畏威,上保社稷,中警诸侯,下恩百姓” 月色空明,元赫在庭中踱了几步,慢条斯理地说着话,脑海里忽然想到另一件事情。
此前他听闻朝阳举兵的消息,大为震惊,于使臣临行时暗授机宜:“若是讲和不成,便不惜一切代价,处置公主,扼制敌势,勿致边境烦忧。
” 他知道这些年来,民间不曾听闻奉瑾被处决的消息,有人以为他仁慈,有人以为他私下处决了却不欲人知,直到奉瑾举旗起兵,众人方知奉瑾不但没死,还活得有声有色,一边感慨元赫着实仁慈的同时,一边唾弃奉瑾的不知好歹恩将仇报。
他知道,小丫头听见这等舆论,想必也会暗暗不平:一开始不知好歹恩将仇报的,分明是他元赫啊! 但那又怎样?他丝毫不愧疚,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相反的,他还要加强这种舆论。
来印证不知好歹恩将仇报的是你这个奉家余孽。
他确实不把一个小丫头放在眼里,尤其她身体里流的是奉羲的血,资质基本已经确定。
她也许会像一件精美的玉器,优雅,高贵,内中未必有着与之地位相配的聪慧,敏锐。
世人说他得国不正,哪有什么正不正的?都是成王败寇。
皇帝轮流做,凭什么非得姓奉的做? 不留着这条命苟且偷生,非要跳蹿出来“复归正道”,那便怨不得他先下手为强了。
使臣带着魏朝封赐的旌节、敕告等物,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半月过后,使臣回到密室里,崇敬地
” 太上皇细看元睢那酷似自己的眉目,相较于平庸的独子,他一向更重视这个聪睿玄鉴、宽柔知节,进退都有力度的长孙,声调也不自觉恢复原来的威厉了。
“公羊山长最崇尚圣王之道,你从夷吾山学成归来,难免被他影响所思所想。
我告诉你,圣王之道是古先的陈迹,立个神龛供着就行,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为君者,替天牧民,应当仁主威辅,王道或霸道都只是一种驾驭的手段,择其善者而从之,选其能者而用之,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方可使千万人服仁而畏威,上保社稷,中警诸侯,下恩百姓” 月色空明,元赫在庭中踱了几步,慢条斯理地说着话,脑海里忽然想到另一件事情。
此前他听闻朝阳举兵的消息,大为震惊,于使臣临行时暗授机宜:“若是讲和不成,便不惜一切代价,处置公主,扼制敌势,勿致边境烦忧。
” 他知道这些年来,民间不曾听闻奉瑾被处决的消息,有人以为他仁慈,有人以为他私下处决了却不欲人知,直到奉瑾举旗起兵,众人方知奉瑾不但没死,还活得有声有色,一边感慨元赫着实仁慈的同时,一边唾弃奉瑾的不知好歹恩将仇报。
他知道,小丫头听见这等舆论,想必也会暗暗不平:一开始不知好歹恩将仇报的,分明是他元赫啊! 但那又怎样?他丝毫不愧疚,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相反的,他还要加强这种舆论。
来印证不知好歹恩将仇报的是你这个奉家余孽。
他确实不把一个小丫头放在眼里,尤其她身体里流的是奉羲的血,资质基本已经确定。
她也许会像一件精美的玉器,优雅,高贵,内中未必有着与之地位相配的聪慧,敏锐。
世人说他得国不正,哪有什么正不正的?都是成王败寇。
皇帝轮流做,凭什么非得姓奉的做? 不留着这条命苟且偷生,非要跳蹿出来“复归正道”,那便怨不得他先下手为强了。
使臣带着魏朝封赐的旌节、敕告等物,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半月过后,使臣回到密室里,崇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