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关灯
屋子里所有人,只有小伍氏脸上的神色是复杂的,她只愣愣的看着秦玉楼,脸上顿时涌现出一股难以置信的神情,怔过后,随即是一脸的慌张与后知后觉的惶恐。

     秦玉楼双目微闪,暂且装作未曾瞧见。

     戚修来信不久后,低迷压抑了数月的京城总算是得了令人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原来在大俞边境的雁城一战中,大俞胜了。

     大俞唱了个空城计,来了个三面伏击,将突厥军生生的困在了雁城七八日,直到拖至敌军粮草耗尽,便一鼓作气生擒了那突厥将领,突厥最为凶悍强劲的小王子。

     而擒拿那小王子之人,正是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叛国谋逆戚修是也。

     另外此战役还牵扯出了真正的谋逆叛变之人,正是那驻守在边界数十年赫赫威名的赫南家族的赫南将军。

     以为故事到这里便算了,可到最后却未想,这场战役当是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事情又忽而 急转而下。

     原来昔日与突厥勾结谋害骠骑大将军的赫南将军之长子赫南寅在紧要关头忽而临危受命、当机立断的与戚副将、杨副将三军会合,这才成功上演了一番瓮中捉鳖,生擒了敌军首领,大获全胜。

     由于事情真相转变的太快,只觉得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故事情一传出,便立马在整个京城,甚至是整个大俞传得沸沸扬扬起来。

     传到戚家耳朵里的便是这样一番说辞,原来当初那骠骑大将军被谋害后,戚副将与杨副将便已察觉其中必有玄机,大俞军营规矩甚严,敌军是不可能在众人眼皮子底下将堂堂主帅行刺至死。

     于是,戚副将与杨副将便将错就错,一边以退为进、以一城做诱饵,令敌军放松警惕,一边暗中探寻当日骠骑大将军遇害的真正缘由。

     至于这最后原本叛变的赫南军如何又醒悟诏安,里头的缘故大家是口若悬河、众说纷纭。

     于是,众人纷纷赞扬戚修的雷厉风行、英勇谋略及忍辱负重。

     赞扬杨副将的大刀阔斧。

     唯独对那赫南家充满了争议。

     有人骂那赫南军通敌叛国,也有人赞扬那赫南寅的识时务与当机立断。

     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欢喜有之,愤怒有之,终归是欢喜多于愤怒的,因为,突厥提出议和,战争眼看就要结束了。

     戚修奉命押送突厥王子与赫南一族回京领命。

     就在北边的战事传到京城不久后,守在戚家府外的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