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惊变铜山

关灯
什么能换钱的,都拿去当铺试试。

    另外,派人去打听一下,有没有什么短时间能赚钱的门路。

    ”看着刘先生离去的背影,杜承渊握紧了拳头。

    三天时间,必须想办法赚到三千大洋,偿还烟馆的债务,还要组建起自己的武装,而这一切,都要靠那个神秘的系统,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三节族老会议 上午10时,杜家祠堂内烟雾缭绕,檀香混着几位族老抽旱烟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八仙桌周围围坐着杜家的族老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二叔公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率先打破沉默:“日本人都打到蚌埠了!国军汤恩伯部在固镇节节败退,依我看,咱们赶紧把田产变卖了,举家迁往重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到了大后方,说不定还能保住杜家的香火。

    ” 三叔公捋着胡须,连连摇头,眼中满是不舍:“使不得使不得!杜家祖祖辈辈都在郑集镇,从你祖父那辈起,就带着族人在这里开垦荒地,辛苦经营了几代人才打下这片家业,如今说放弃就放弃,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要是走了,以后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七叔公拍着桌子,怒目圆睁,满脸怒容地看向杜承渊:“要我说,都是这孽障败家子害的!要不是他把钱都扔在烟馆赌场,咱们杜家何至于如此!现在好了,日本人要打过来,咱们连反抗的底气都没有!”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杜承渊,有愤怒,有失望,也有几分幸灾乐祸,仿佛他就是杜家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

     杜承渊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情绪,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有力:“各位叔公,日本人就算打到徐州,也未必能立刻攻到郑集镇。

    咱们不如先加固防御,招募乡勇,守住家园。

    只要人在、地在,杜家就还有希望!” “就凭你?”二叔公冷笑一声,眼中满是轻蔑,“你知道招募一百个乡勇要花多少钱吗?买武器、置粮草,再加上饷银,没有一万大洋根本下不来!你拿什么去做?这些年你把家里的钱都败光了,现在说这些大话,谁信?” 杜承渊不慌不忙地打开随身携带的地图,指着上面的郑集镇,语气坚定地说:“郑集镇地处徐州西北要冲,是通往河南的交通要道。

    日本人要是想打通津浦线,迟早会打到这里。

    我们现在逃跑,以后难道要当亡国奴?任人宰割?我已经有了办法弄到武器和钱粮。

    只要大家相信我,给我一个月时间,一定能组建起一支能打仗的队伍,保卫郑集镇,保卫杜家!” 族老们面面相觑,显然不相信他的话。

    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三叔公的极力劝说下,众人勉强同意给杜承渊一个机会,但眼神中的怀疑和不信任丝毫没有减少。

    杜承渊知道,想要让族老们真正认可自己,接下来必须拿出实际行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第四节地图谋算 中午12时,炽热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书房,杜承渊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他独自坐在书桌前,摊开从县城带回的《申报》。

    报纸头条赫然写着“淞沪会战进入白热化”,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报道让他热血沸腾,而在报纸角落,一则不起眼的消息却让他心跳加速:日军第13师团已抵达蚌埠,正沿津浦线北上,朝着徐州方向逼近。

     他又拿出1937年版的《铜山县志》,对照着真实地图,仔细研究郑集镇的地形。

    郑集镇位于徐州西北约40公里,处于津浦线与陇海线交汇的战略缓冲地带,是兵家必争之地。

    镇东的土坡地势起伏,是天然的防御工事;唐家沟地形狭窄,易守难攻,是绝佳的伏击地点;而镇西的粮库,则是维持生存和作战的后勤命脉,必须死守。

     打开系统面板,杜承渊开始盘算。

    目前余额9240元,每秒增加1元。

    兑换一名普通士兵需要100元,配备汉阳造步枪和100发子弹;德械精锐士兵则需要300元,装备中正式步枪和全套德式单兵装具,战斗力远超普通士兵。

    但系统提示,当前等级过低,单次兑换上限为10人,这大大限制了他快速组建强大武装的计划。

     “必须尽快提升等级。

    ”他喃喃自语。

    根据系统规则,消费或完成任务可以获得经验。

    现在最要紧的,是先完成一个任务,积累启动资金和经验值。

    正想着,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支线任务:在9月18日前于郑集镇东土坡设伏,歼灭日军侦察小队(5人)。

    任务奖励:经验值5000,商城货币元,解锁掷弹筒兑换权限。

    失败惩罚:扣除当前余额50%。

    ”同时,日军情报也出现在面板上:侦察小队携带2支南部十四式手枪、1挺十一年式轻机枪,正从宿县方向逼近,预计行进速度和路线都清晰可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杜承渊眼睛一亮,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只要完成任务,不仅能获得大量资金和经验,还能解锁新装备,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他立刻在地图上标记出东土坡的位置,拿出纸笔,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从兵力部署到战术安排,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万无一失。

     第五节铁匠铺交易 下午14时,烈日当空,热浪滚滚。

    杜承渊顶着酷暑,来到镇外的铁匠铺。

    铺子不大,门口挂着“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