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chapter 8
关灯
小
中
大
,一身白衬衫,戴副黑框眼镜,精英气质中不乏一丝文化气息:
“《战前?东国记》我一集不落地看了,这故事很值得书写。
虽然纪录片有它客观呈现的方式,但在我看来,图书作者主观的心灵感受也是十分宝贵的。
” 宋冉很赞同。
做节目时她略去了太多个人感想,那恰恰是她想书写的。
“不过,《战前?东国记》这个题目太硬。
” “我想叫《东国浮世纪》,被领导改了。
” “我喜欢你起的名字。
”罗俊峰说,“战争记录题材的书在市场上很短缺,好好运作是容易起来的。
战地记者,还是女记者,这很吸睛。
不过,抛开这些东西,本质还是要回归作品内容本身。
” 宋冉轻轻点头:“好。
” “你还会再去东国吗?” “看单位安排,怎么了?” “从做书的角度,没有后半段,故事就像没写完。
你懂我意思么?” 和罗俊峰见面的事,宋冉没跟母亲讲。
她期待写出一本好书,又害怕自己的能力配不上。
事情未定之前,保密比较好。
母女俩不讨论正事的时候还能和平共处。
可由于冉雨微的工作性质,她大体上是个说教管束型的母亲。
一旦闲下来和宋冉相处,对她的工作社交未来规划事无巨细都要聊上一聊。
只聊还好,可她有太多的意见和不同观点,控制欲又强。
两人每每闹得不欢而散。
四天后,宋冉回了梁城。
冉雨微送她去机场,送到出发层,她车都没下,挥挥手说声再见就走了。
宋冉看着她的白色汽车消失在路上,不禁叹了口气。
回到梁城,雨早就停了。
上周的暴雨仿佛终于把天上的水倾倒干净。
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云彩,只有漫天毒辣辣的阳光。
一出机场,空气炙热而潮湿,扑面而来,像走在大中午没有风的沙滩上。
这就是她生活了快23年的梁城。
总是离开,却又总是回来。
宋冉乘车回到青之巷,已是黄昏。
巷子里霞光满天,散着金银花香。
到了家门口,隔壁在打地坪,她好奇地凑过去问:“王奶奶,你家做防潮层啦?” “是嘞。
后头不会再下雨了。
趁早做了。
” 宋冉瞥了眼在屋子里劳作的施工队,小声问:“他们做得好么?” “蛮好诶。
张奶奶徐奶奶家都是他们弄的。
价格公道,很讲良心的。
” 宋冉说:“我家也想弄呢。
一直找不到施工队。
” 王奶奶听言,立刻热情帮她张罗。
施工队的队长老李五十岁左右,面相和善。
老李以前在中X建工集团江城分公司做建筑质检工程师,内退得早,闲不住就组了施工队接活。
搞了一辈子工程的人,宋冉自然放心,很快就跟他约好周末来施工。
第二天是工作日,早晨八点太阳已升起,晒得院子里的树叶直亮油光。
宋冉出门前带上李瓒的那把大黑伞。
她很喜欢那把伞,简洁,伞面大,厚重,拿在手里很踏实的感觉。
一天的工作终于完成,一下班她就抱着伞坐公交去了警备区。
七月初,落雨山上草木茂盛,大片大片遮天蔽日,野蛮又疯狂。
叶子绿油油沉甸甸,仿佛吃饱了阳光雨水后的餍足。
宋冉看着满山的绿色,心情很不错。
下了公交穿过马路进了警备区,里头空无人烟。
只有夕阳挂在操场外的矮楼上,散发着最后一丝余热。
宋冉走到那块空地上,大部分车都开走了,她的车边停了辆军用车,威风凛凛,把她的小奥拓衬得分外娇小。
她看了眼军车的车牌,正是李瓒上次开的那辆。
车门紧闭,里头没人。
她慢吞吞走过去,边走边四周望,附近静悄悄的,没有人影。
她走进一棵树的阴影里,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摩挲着伞的手柄,最终将伞放在军用车的车前盖上。
她开了奥拓车门坐上去,一头靠在座椅上。
座椅靠背炙热地烤着她的后背,车内温度很高,她打开空调冷却一下。
出口风呼呼吹着风。
那栋灰白色的楼房墙面上笼着一层夕阳,很安静。
楼
虽然纪录片有它客观呈现的方式,但在我看来,图书作者主观的心灵感受也是十分宝贵的。
” 宋冉很赞同。
做节目时她略去了太多个人感想,那恰恰是她想书写的。
“不过,《战前?东国记》这个题目太硬。
” “我想叫《东国浮世纪》,被领导改了。
” “我喜欢你起的名字。
”罗俊峰说,“战争记录题材的书在市场上很短缺,好好运作是容易起来的。
战地记者,还是女记者,这很吸睛。
不过,抛开这些东西,本质还是要回归作品内容本身。
” 宋冉轻轻点头:“好。
” “你还会再去东国吗?” “看单位安排,怎么了?” “从做书的角度,没有后半段,故事就像没写完。
你懂我意思么?” 和罗俊峰见面的事,宋冉没跟母亲讲。
她期待写出一本好书,又害怕自己的能力配不上。
事情未定之前,保密比较好。
母女俩不讨论正事的时候还能和平共处。
可由于冉雨微的工作性质,她大体上是个说教管束型的母亲。
一旦闲下来和宋冉相处,对她的工作社交未来规划事无巨细都要聊上一聊。
只聊还好,可她有太多的意见和不同观点,控制欲又强。
两人每每闹得不欢而散。
四天后,宋冉回了梁城。
冉雨微送她去机场,送到出发层,她车都没下,挥挥手说声再见就走了。
宋冉看着她的白色汽车消失在路上,不禁叹了口气。
回到梁城,雨早就停了。
上周的暴雨仿佛终于把天上的水倾倒干净。
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云彩,只有漫天毒辣辣的阳光。
一出机场,空气炙热而潮湿,扑面而来,像走在大中午没有风的沙滩上。
这就是她生活了快23年的梁城。
总是离开,却又总是回来。
宋冉乘车回到青之巷,已是黄昏。
巷子里霞光满天,散着金银花香。
到了家门口,隔壁在打地坪,她好奇地凑过去问:“王奶奶,你家做防潮层啦?” “是嘞。
后头不会再下雨了。
趁早做了。
” 宋冉瞥了眼在屋子里劳作的施工队,小声问:“他们做得好么?” “蛮好诶。
张奶奶徐奶奶家都是他们弄的。
价格公道,很讲良心的。
” 宋冉说:“我家也想弄呢。
一直找不到施工队。
” 王奶奶听言,立刻热情帮她张罗。
施工队的队长老李五十岁左右,面相和善。
老李以前在中X建工集团江城分公司做建筑质检工程师,内退得早,闲不住就组了施工队接活。
搞了一辈子工程的人,宋冉自然放心,很快就跟他约好周末来施工。
第二天是工作日,早晨八点太阳已升起,晒得院子里的树叶直亮油光。
宋冉出门前带上李瓒的那把大黑伞。
她很喜欢那把伞,简洁,伞面大,厚重,拿在手里很踏实的感觉。
一天的工作终于完成,一下班她就抱着伞坐公交去了警备区。
七月初,落雨山上草木茂盛,大片大片遮天蔽日,野蛮又疯狂。
叶子绿油油沉甸甸,仿佛吃饱了阳光雨水后的餍足。
宋冉看着满山的绿色,心情很不错。
下了公交穿过马路进了警备区,里头空无人烟。
只有夕阳挂在操场外的矮楼上,散发着最后一丝余热。
宋冉走到那块空地上,大部分车都开走了,她的车边停了辆军用车,威风凛凛,把她的小奥拓衬得分外娇小。
她看了眼军车的车牌,正是李瓒上次开的那辆。
车门紧闭,里头没人。
她慢吞吞走过去,边走边四周望,附近静悄悄的,没有人影。
她走进一棵树的阴影里,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摩挲着伞的手柄,最终将伞放在军用车的车前盖上。
她开了奥拓车门坐上去,一头靠在座椅上。
座椅靠背炙热地烤着她的后背,车内温度很高,她打开空调冷却一下。
出口风呼呼吹着风。
那栋灰白色的楼房墙面上笼着一层夕阳,很安静。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