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关灯
“黎总。

    海鲜来了...是不是做错了?” 黎英睿安慰般拍了拍他的肩膀。

    其实刚才接到陆昊的电话时,他并没有很意外。

     他看重这个项目,不仅因为创始人合他心意,也因为他看到海鲜来了具有的绝对优势。

     传统的海鲜产业链,从产地到达终端,需要经过销地一批、二批、三批等环节。

    一批毛利50%-100%,二批毛利5%-10%,三批毛利15%-20%。

     经过中间商的层层加价,以及多次物流运输,最后到终端的生鲜,不仅价格贵、质量还差。

     而海鲜来了直接把生产和终端对接,既保证了价格的透明度,又保证了产品鲜度,极大地提高了海鲜行业的效率。

    但问题随之而来----他动了传统经销商的利益。

     少了生意的经销商气急败坏,找人砸了陆昊的公司。

    没有设备,员工不敢来上班,后台的bug都没人修复。

    公司风雨飘摇,陆昊本人的心理也遭受了严重挫折。

    曾经的雄心壮志,变成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达成自己的成功。

    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是‘缺了大德’? 黎英睿坐到陆昊旁边,和他肩并着肩。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听我讲个有关‘创造’的故事。

    ” 陆昊偏头看他,眼里含着深深的疑惑。

    但既没有打断,也没有反问。

    而是谦逊地请教道:“愿闻其详。

    ” 黎英睿掸了下裤子上粘的小纸屑,缓缓道:“1764年,在英国兰开郡,有个叫詹姆斯的纺织工。

    一天回家,他不小心踢翻了妻子的纺纱机。

    刚要扶起来,他注意到被踢倒的纺纱机居然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dìng)变成立着的了。

     他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是不是就能纺出更多的纱?他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就造出一个纺轮带八个纱锭的新纺纱机,并用他女儿的名字‘珍妮’来命名。

     ‘珍妮机’效率是原来的八倍,纺出的纱质量也好。

    他不仅自己用,还往外卖。

    珍妮机的销量越来越好,詹姆斯也日渐富裕。

     但有一天,一伙人突然冲进他家,不由分说地打砸抢烧。

     原来,珍妮机的发明提高了棉纱产量,导致织布厂收购棉纱价格下跌。

    那些没有珍妮机的纺纱工人,不但产量低,又卖不出好价钱。

    日子久了,他们的积怨爆发,认为是詹姆斯害他们陷入困境。

     甚至还有人放火,点燃了詹姆斯的房子,把他们夫妇赶出了小镇。

     詹姆斯夫妇流落街头,却还是在努力地改进珍妮机。

     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