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关灯
笙只是随口一提,谁知陶华竟是惦记上了。

     春笙对于家乡食物的情感复杂,她既思乡,又深感陶家人不配吃。

     春笙哄着陶华,说是改日再私下做给他吃,固执的陶华却偏偏要立刻吃上,不住哭闹,闹得其他陶家人发现动静,一同怒斥春笙。

     春笙逼不得已,只好耐着性子下厨。

    谁知面好了,陶华这小孩竟又开始耍性子。

     “娘!” 银幕上,陶华一跺脚,赌气不吃饭。

     他的声音拗极了,背对着春笙,双眼却又悄悄朝春笙的方向望去,尽显小孩的娇蛮。

     那时的骆凡还没变声,一把嗓子脆生生的。

     骆凡成年后低沉的嗓音与陶华的嗓音南辕北辙,然而骆凡平常着急时喊的“哥”,却又与陶华的这声“娘”有着出奇相似的语调,又甜又恼。

     平常骆凡就是用这么可爱的神情来喊“哥”吗?白谦易又想道。

     面端上桌了。

     上桌的那一刻,陶华一个转身将碗从桌上挥了下去,面条和碎片登时洒了一地。

     春笙又是心疼又是气,险些动手打陶华。

    但就在伸手的瞬间,她惊觉自己竟染上了陶家人的粗鲁习性,遂惊惶离开…… 这段情节目的是凸显春笙的孤立无援,以及她对自身改变的恐惧,陶华的戏份看似多,却不过是一个推进剧情的配角。

     然而,骆凡又将这配角演出了点不同来。

     陶华将碗打碎的瞬间,那小表情分明得意无比。

    但当他发现春笙被他气得眼角含泪时,他脸上的愧疚一闪而过。

    他的嘴张了张,似是想喊娘,最后却因身旁爷爷奶奶对春笙的叫骂而停住了。

     很细腻的微表情。

     就是这个微表情,透露出陶华不只是个普通的熊孩子,为后续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

     白谦易又一次悄悄望向骆凡,骆凡静静看着眼前的幕布,仿佛电影里的角色不是自己。

     确实,若是不说,谁也无法联想这两个竟是同一人,白谦易也体会到郑远初见骆凡演戏时的震撼了。

     故事不断推进,银幕里,陶华在溪边同伙伴玩耍,不远处正在洗衣的春笙若有所思,对岸,意识到母亲企图离去的陶荣站在岸边阴郁地看着春笙。

     三人各立一方,互不相近。

     陶华玩水玩得开心,不知母亲与兄长间的暗潮汹涌。

     溪水将他那张满是尘泥的小脸洗干净了不少,更显得他骨骼秀气,看得白谦易心都软了,恨不得能下去和他一起玩水。

     任谁也猜不到那个秀气的陶华长大后会成为这么一个人高马大的……油漆狗。

     白谦易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骆凡小时候分明生得不丑,为什么却老觉得自己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