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旧时风月 03.小凤
关灯
小
中
大
求不来的。
” 他倒笑了笑:“你小小年纪,倒开导起我来。
” 小凤笑着说:“先生莫笑我,我没读过书,都是爷爷在的时候教我几句古话。
他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可是成天乐呵呵的,从来不苦愁眉脸。
我长大一点,他也总教我要放宽心,把吃苦当享福,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呢?” 他嗯了一声,慢慢的说:“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呢……” 这两人说着话,雨倒是越下越大,一时也走不得。
小凤见他神色稍颐,举止甚是温和有礼,虽然只是闲谈,但言语间颇显见识渊博,于是问:“先生是在大学里教书吗?” 他问:“你怎么这样猜?” 小凤道:“我看先生是个斯文人,真像是在大学堂里教书的先生。
” 他笑了笑,说道:“我年轻的时候行伍出身,一点也不斯文呢。
现在老了,才假装斯文些。
” 小凤问:“什么叫行伍出身?” 他说:“就是当兵的,老兵侉子。
”他此时话语间才带了几分北地承州的方言,有意将腔调加重,引得小凤直笑:“我可想不出来,先生您这样子,真不像当过兵的。
” 店里这半日都没有别的客人,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下来,他往窗外看了看,说道:“我要回去了。
”小凤与他一番言谈,甚是相得,她自幼丧父,虽然每日茶客来往,但皆是无甚知识的左邻右舍,从没人陪她这样谈过话,不知不觉生了一种儒慕之心,说道:“坐了这半日,已经误了吃晚饭的时辰了,我正要去煮面,先生吃了面再走吧。
” 他问:“也不要钱?” 小凤说:“也不要钱。
” 他说:“那好,我就吃了面再走。
” 小凤果然去厨房煮了面,两人一人一碗,虽然是清汤寡面,上面只撒了一点细细的葱花,但他吃得甚是香甜,不仅把一碗面吃完了,将碗中面汤也喝掉大半,才说:“好吃。
” 小凤笑道:“您爱吃下回再来就是了。
” 他点了点头,说道:“我下回一定来。
” 倏忽过了十余日,这天傍晚,快打烊的功夫了,店里的客人都走了,小凤正预备打上铺板,忽然看到他从外面进来,依旧是一袭半旧的长衫,浆洗的十分干净,显得温文儒雅。
她欢喜道:“我以为您不来了呢。
” 他笑着从口袋里摸出十块钱来,放在柜台上,说:“这回我带了钱来。
” 小凤不肯要,说:“就是一壶茶,一碗面,不过几毛钱的事,先生您这样就太外道了。
” 他说:“你这是小本生意,怎么好总让你请客,这十块钱你收着,我以后来喝茶再慢慢算吧。
” 街坊邻居也是这样,存几块钱茶水钱在这里,或者记帐,一并收的也有。
小凤见他执意如此,只好把钱收下来,问:“还没有请教先生贵姓。
” 他想了一想,说:“我姓封。
” 小凤便请教他“封”字怎么写,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记在账本子上了,他看着有趣,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凤。
” 他又问:“你想不想念书去?” 小凤摇了摇头,说:“爷爷说啦,咱们这样的穷人,没有读书的命,再说了,读书认字也不见得是好事。
” 他问:“怎么不是好事?” 小凤说:“爷爷说,懂得越多,烦恼越多。
” 他怔了一下,方才点了点头:“老人家这话说得很对。
” 两人就这样说着闲话,最后小凤又煮了面条来,他依旧吃得很香甜,对小凤说:“过几日等有空了,我再来。
” 从这日之后,他却再也没来过。
到了年底腊月结帐的时候,小凤记着这位封先生还存着钱在柜上,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再算帐,这九块多钱依旧存在柜上,只不见他来。
乌池的夏季最为漫长,等雨季一来,每日都霪雨缠绵,方是入了秋。
这日
” 他倒笑了笑:“你小小年纪,倒开导起我来。
” 小凤笑着说:“先生莫笑我,我没读过书,都是爷爷在的时候教我几句古话。
他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可是成天乐呵呵的,从来不苦愁眉脸。
我长大一点,他也总教我要放宽心,把吃苦当享福,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呢?” 他嗯了一声,慢慢的说:“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呢……” 这两人说着话,雨倒是越下越大,一时也走不得。
小凤见他神色稍颐,举止甚是温和有礼,虽然只是闲谈,但言语间颇显见识渊博,于是问:“先生是在大学里教书吗?” 他问:“你怎么这样猜?” 小凤道:“我看先生是个斯文人,真像是在大学堂里教书的先生。
” 他笑了笑,说道:“我年轻的时候行伍出身,一点也不斯文呢。
现在老了,才假装斯文些。
” 小凤问:“什么叫行伍出身?” 他说:“就是当兵的,老兵侉子。
”他此时话语间才带了几分北地承州的方言,有意将腔调加重,引得小凤直笑:“我可想不出来,先生您这样子,真不像当过兵的。
” 店里这半日都没有别的客人,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下来,他往窗外看了看,说道:“我要回去了。
”小凤与他一番言谈,甚是相得,她自幼丧父,虽然每日茶客来往,但皆是无甚知识的左邻右舍,从没人陪她这样谈过话,不知不觉生了一种儒慕之心,说道:“坐了这半日,已经误了吃晚饭的时辰了,我正要去煮面,先生吃了面再走吧。
” 他问:“也不要钱?” 小凤说:“也不要钱。
” 他说:“那好,我就吃了面再走。
” 小凤果然去厨房煮了面,两人一人一碗,虽然是清汤寡面,上面只撒了一点细细的葱花,但他吃得甚是香甜,不仅把一碗面吃完了,将碗中面汤也喝掉大半,才说:“好吃。
” 小凤笑道:“您爱吃下回再来就是了。
” 他点了点头,说道:“我下回一定来。
” 倏忽过了十余日,这天傍晚,快打烊的功夫了,店里的客人都走了,小凤正预备打上铺板,忽然看到他从外面进来,依旧是一袭半旧的长衫,浆洗的十分干净,显得温文儒雅。
她欢喜道:“我以为您不来了呢。
” 他笑着从口袋里摸出十块钱来,放在柜台上,说:“这回我带了钱来。
” 小凤不肯要,说:“就是一壶茶,一碗面,不过几毛钱的事,先生您这样就太外道了。
” 他说:“你这是小本生意,怎么好总让你请客,这十块钱你收着,我以后来喝茶再慢慢算吧。
” 街坊邻居也是这样,存几块钱茶水钱在这里,或者记帐,一并收的也有。
小凤见他执意如此,只好把钱收下来,问:“还没有请教先生贵姓。
” 他想了一想,说:“我姓封。
” 小凤便请教他“封”字怎么写,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记在账本子上了,他看着有趣,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凤。
” 他又问:“你想不想念书去?” 小凤摇了摇头,说:“爷爷说啦,咱们这样的穷人,没有读书的命,再说了,读书认字也不见得是好事。
” 他问:“怎么不是好事?” 小凤说:“爷爷说,懂得越多,烦恼越多。
” 他怔了一下,方才点了点头:“老人家这话说得很对。
” 两人就这样说着闲话,最后小凤又煮了面条来,他依旧吃得很香甜,对小凤说:“过几日等有空了,我再来。
” 从这日之后,他却再也没来过。
到了年底腊月结帐的时候,小凤记着这位封先生还存着钱在柜上,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再算帐,这九块多钱依旧存在柜上,只不见他来。
乌池的夏季最为漫长,等雨季一来,每日都霪雨缠绵,方是入了秋。
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