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彩云散

关灯
她跪坐在厚厚的绒毯上,初秋绚金的阳光从镂花长窗中映照而进。

    她浑身沐浴在明媚的光影里,然而,金子一样灿烂的阳光并没能给她带来如释重负的心情,相反,在这温暖的阳光里,她竟觉得自己成了华美缎子上一点被火焰烧焦的香灰色,瑟缩黯淡,不合时宜。

     那泣声哀婉孤清,若一缕轻烟一线游丝,无力地袅袅飘浮于烛影中,好似吹口气便断了。

    唯有她自己知道,她曾经是如何忍泪不哭,而此刻,此种悲泣无异于斩断了对于夫君最深重的信任。

     皇帝以为她伤心感触到了极致,抑或是他太少见到如懿的泪,终于缓和了口吻,扶她起身:“好了,朕是皇帝,身边的亲人太多,会算计朕的亲人也太多。

    证据罗列眼前,朕偶尔也会有一丝疑心。

    但朕终于还是选择相信你,你便不要怨朕,也不能怨朕了。

    ” 如懿怔怔片刻,缓缓道:“是,皇上是没有错的。

    ” 她在皇帝身边多年,不是听不出皇帝的语气里已经是最后的包容和耐心。

    再有哭诉与不满,都不过是自毁长城。

    对于聪明人而言,时间是最好的师者,日复一日,将她的聪明调教成智慧。

    而大部分的智慧,与隐忍和适可而止有关。

     皇帝已经年近四十了,即便是保养得宜,眉心也有了岁月经过的浅浅划痕,此刻,那些痕迹随着笑意渐渐疏淡。

    他爱怜地拍了拍如懿的手:“好了,朕自然是没有错的。

    ”他想了想,或许觉得这样的表示太过于凛冽,“或许朕也会有错,但朕是天子,即便有错,也不是朕的本意。

    ” 这,也许算是最委婉的表达了吧。

    她太明白这个答案底下的凛冽与深寒,亦知是不能揭破的。

    一旦揭破,便是无可挽回的错误。

    她已经走到了这里,千辛万苦,如履薄冰,断不能再失去了。

     于是,如懿含了恰到好处的笑意,有委屈,有柔婉,有近乎于谅解和懂得的情绪:“是,臣妾明白。

    只是惢心已然废了一条腿,以后在臣妾身边侍奉也不方便。

    臣妾想,惢心的年纪也大了,太医院的江与彬向臣妾求娶过惢心,不如皇上赏惢心一点儿脸面,将惢心赐婚江太医吧。

    ” 皇帝颔首道:“惢心忠心可嘉,又是潜邸的旧婢,大可指一个朕御前得力的侍卫,譬如凌云彻也好。

    一介太医,前程上是没什么指望的。

    ” 如懿不意皇帝会突然提起凌云彻,仿佛是谁的指甲重重弹在了心肉上,忙笑道:“江与彬有心,臣妾问了惢心也愿意,也算是两情相悦。

    ” 皇帝不以为意:“也好,那朕就成全了他们俩吧。

    那惢心不在你身边伺候了,你也要挑几个得力的人上来。

    ” 如懿沉默片刻,笑容静若秋水:“臣妾身边比不得嘉贵妃,有那么多得力的人。

    皇上赏赐了惢心的忠心,那么是否也应该赏罚分明?” 皇帝替她擦去眼角的泪痕,道:“贞淑是从李朝跟来的人,即便她受刑不招,朕也不便赐死了她,即刻叫人送回李朝去便是。

    至于金氏,朕已经下旨降为嫔位,闭宫思过,无事不许到朕跟前来伺候。

    ” 如懿垂下脸,低低道:“皇上赏罚分明,臣妾安心了。

    ” 皇帝沉沉道:“你要安心的不只是这个。

    从此之后,无人会再质疑你。

    皇贵妃之后,你的后位之路也会安稳妥当。

    朕会一直陪着你,走到皇后的宝座之上。

    ” 心底有无声的震动,是,她走到了于后位无限靠近的距离,却也失去了对这个男人发自内心的依靠与信任。

    她伏在他怀里,将脸埋入他的胸膛,试图再次获取这种依靠与信任,却只是更孤寂地感知这种徒劳无功的索然。

     如懿欲离开时,已经是月上中天时分。

    她陪着皇帝用了晚膳,以此温暖家常的情景来告诫自己适应种种变故,又回到了昔日的宁静安详之中。

    打破这种气氛的是养心殿外传来的已被降为嘉嫔的金玉妍砰砰的磕头声。

     没有别的言语,也没有哀切的申诉,更没有伤心欲绝的哭泣,金玉妍只是默默叩首,以额头与金砖地面碰触的沉闷声响,来向皇帝脉脉倾诉。

    贞淑被赶回李朝,形同告知她失去赖以依靠的母族,她身边的孤立无援已然显露失宠的败迹。

    那是最大的危险,远胜于位分的起落,意味着依附在她身上的母族的荣宠也会随之减色。

    所以她亦明白,自己只能如此,不能哀哭申辩。

     殿中静若深水,外头的声响仿佛来自遥远的另一个世界,沉闷而邈远。

    如懿陪着皇帝临着董其昌的字。

    自康雍以来,世人多推崇董其昌的书法,皇帝自然也有涉猎。

    外头响声绵绵不绝,皇帝也不抬头,只问:“谁在外头?” 这话自然不是问如懿的,李玉打开殿门看了一眼,低声道:“回皇上的话,是嘉嫔。

    ” 皇帝淡淡点头,也不理会。

    李玉似乎有些动容,忍不住劝道:“皇上,您没看见嘉嫔小主在外头的样子。

    可怜嘉嫔小主已经三十六岁了,还这样伏地叩首,还当着底下奴才们的面,实在是……到底也是三子之母了,得顾及着阿哥们的颜面呀。

    ” 如懿站在皇帝身边,脸色沉静如水,恍若未闻,只悄悄与李玉目光相接。

    这便是日夜伺候在皇帝身边的人说话的好处了,不动声色地提醒着皇帝,这个心机深重谋夺后位的女子年华已逝又如此不顾身份。

     皇帝的脸色果然更难看了几分。

    如懿轻挽衣袖,不急不缓替皇帝研墨,道:“董其昌云,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此时叩首声扰耳,无论取韵、取法还是取意,都是不能的了。

    皇上还是暂且停笔,让臣妾为皇上磨出颜色适合的墨汁吧。

    ” 皇帝伸笔饱蘸墨汁,下笔如行云流水,曳曳生姿,丝毫不见滞缓,道:“如懿,你出去,以皇贵妃的身份告诉她,从此刻起,她已经不是嘉嫔,而是嘉贵人。

    若再吵扰一次,便再降一等,直到被废为庶人为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