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鸳盟

关灯
谅,去遗忘。

     皇帝的吻落下来,那是一对经年夫妻的轻车熟路,彼此熟知。

    她以温柔的低吟浅唱相应,看着红罗帐软肆意覆落,轻轻地闭上了眼睛。

     唯余龙凤花烛,红影双双,照彻一室旖旎。

     殿中的烛火越来越暗,终于只剩下了一双花烛如双如对的影子。

    守夜的太监在廊下打开了蒲团和被铺守着。

    李玉打了个呵欠道:“皇上和皇后都睡下了。

    你们也都散了吧。

    ”便有小太监将檐下悬挂的水红绢纱灯笼摘下了一半,守在养心殿外的侍卫也散去了两列。

    凌云彻亦在其中。

     李玉拱手道:“这一日辛苦了。

    凌大人早些回去歇息吧。

    ” 凌云彻道:“哪里比得上李公公的辛劳,皇上大婚,一刻也离不开您上上下下打点着。

    ”二人寒暄罢,便也各自散了。

     八月初的天气,即便是夜深,也有些许残留的暑意。

    这几日的喧闹下来,此刻只觉得紫禁城中安宁得若无人之境。

    凌云彻说不出自己此刻的心情是喜是愁,倒像是汪着一腔子冰冷的月光倒在了心里,似乎是分明地照着什么,却又是稀里糊涂的。

     他这样想着,脚也不知迈去了哪里,并非是自己平日休息起居的侍卫房,抬头一看,却是到了坤宁宫。

    他想了想,左右赵九宵也在这里当差,便进去他所住的庑房。

    赵九宵见了他来十分欢喜,二人倒了一瓮酒,拨了几个菜,相对而饮。

    赵九宵拿胳膊撞了撞他,道:“你在皇上跟前挺得器重的,今儿又是皇上大喜的日子,你怎么不高兴?是不是看着皇上娶亲,自己也想娶亲了?” 凌云彻笑道:“你自己这样想便罢,别扯上我!” 赵九宵搓着手道:“你还别说,我倒真为了一个姑娘朝思暮想呢。

    ” 凌云彻好奇:“谁?是宫里的宫女么?” 赵九宵凑近了道:“就是令嫔娘娘宫里的澜翠,那模样那身段儿,我……” 凌云彻横了他一眼,道:“别人也就罢了,要是永寿宫,想都别想!” 赵九宵啧啧道:“你这个人也太小心眼儿了!人往高处走嘛,也不能都说她不对。

    你就这么忌恨令嫔娘娘?” 凌云彻冷冷不言,赵九宵也无趣了:“弄了半天,你不高兴也不是为了令嫔娘娘?我还当皇上立了新后,你是心疼她被冷落了呢。

    ” 凌云彻喝了几大杯酒,那是关外的烧刀子,入口烫喉,一阵阵热到肠子里,却也容易上头。

    他有些昏昏沉沉:“皇后?你以为立了皇后就好么?从前的孝贤皇后出身名门,还不是活得战战兢兢的?我是心疼,心疼坐到这个位子上的人会受苦。

    ” 赵九宵也有些晕了,往他胸口戳了一拳,道:“谁的婆娘谁心疼!你心疼个什么劲儿?这个年纪了,也不成个家,孤零零的什么意思?” 凌云彻按着自己的心口:“我也不知道,孤零零地为了什么;我更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在我心里落了个影儿。

    这么个只能远不能近的影儿。

    她伤心的时候我只敢远远看着她,可是她的伤心,我都明白。

    如今见她好,我自然高兴,可是高兴了还是担心来日她还会遇到什么。

    ” 赵九宵吃了筷牛肉,伏在桌上昏昏沉沉道:“你看,你看,你还是想着令嫔娘娘不是?” 凌云彻苦笑了一刻,仰起头,把酒浇入了喉中。

    任由酒气杀烈,弥漫心间。

     福珈回到慈宁宫中时已是夜深,她悄然入内,却见暖阁中灯火通明,太后托腮凝神,双眼微闭。

    听得她来,太后只是轻声相询:“回来了?” 福珈吃了一惊,忙道:“太后怎么还不安置呢?时辰不早了。

    ” 太后淡淡一笑,睁开眼道:“知道。

    只是喧闹了这两日,总觉得喜悦声还聒噪在耳边,嗡嗡的,让人不想睡。

    ” 福珈忙道:“那奴婢去点安神香吧。

    ” 太后摆摆手,支起身来,道:“人老了就是心事多,不容易睡着。

    你陪哀家说说话。

    ” 福珈应了声“是”,在太后膝边坐下。

    太后出神片刻,似是自言自语:“养心殿那儿都好了?” 福珈嘴角不觉多了一丝笑意:“都好了。

    这个时辰,怕已经安置下了。

    洞房花烛,皇上对皇后真是有心了。

    ” 太后颔首道:“皇帝肯用心,真是难得。

    ”她的目光落在远处空茫的一点,隐隐多了一丝沉溺的微笑,“肯被人这样用心相待,又能用心待之,真好。

    乌拉那拉如懿,到底是有福的。

    ” 福珈垂下脸,恭谨道:“皇后的福气再好,又怎能与太后比。

    ” 太后微微侧首,一串碧棱双枝长簪垂下蓝宝流苏微微摇曳:“哀家到底没有做过皇后,不能与她相比了。

    只是皇帝的用心,男人的用心啊……” 福珈低眉敛目:“太后见过的真心,绝对胜于今时今日皇上对皇后的。

    ” 太后似有万千感触,眼中莹然有光:“是。

    只是怕真心相待太短,伸手挽留也留不住。

    ” 福珈微笑:“但是只消一刻,便已经胜却人间无数。

    ” 太后唇边有沉醉的笑意,片刻,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镇静:“是啊,但愿男女相悦之心,能得长久,而非一时之兴。

    ” 如懿睡在皇帝身侧,一夜都做着繁迷的梦。

    梦里,有皇帝的执手相看两不厌,有琅的泪眼哀怨,亦有云彻与海兰的相伴在侧。

    但是梦见最多的,居然是姑母唇边不退的微笑。

    姑母穿着与自己一样的皇后冠服,神色悲喜交加,更是欣慰。

    那声音似远忽近,是姑母的叮嘱:“乌拉那拉氏不可出废后!如懿,乌拉那拉氏再不能有弃妇了!” 她终于松一口气,原来只与自己有数面之缘的姑母,是那样深刻地活在自己的记忆里,又深远地影响着今时今日的自己。

     她从梦中醒来,隐隐觉得夜凉如水,似游弋浮动在身侧。

    皇帝仍在熟睡,眉心带着舒展的笑意,大约是个好梦。

    她披衣坐起,才发觉寝殿的窗扇不知何时已微微开了一隙,凉风徐徐穿入。

    她正要起身关窗,忽然周身的血液一凉,竟呆住了。

     案几上所供的龙凤花烛,不知何时,那支凤烛上的火焰已然湮灭,只余一卷烧焦了的烛芯,映着累累烛泪,似一只流泪至盲的眼睛。

     心中的恐惧骤然冰裂贯入,不是没有听说过,龙凤花烛要在大婚之夜亮至天明,若有一支先灭,便是夫妻中有一人早亡,或是半路分折,恩爱两绝。

    民间传闻虽然有些无稽,谁能保证夫妻能白首到老,又同年同月逝去,只是这样夜半夭灭一支,却也实在是不吉。

     她回头见皇帝犹自沉睡,忙关上了窗扇,又仔细检视一遍无碍,重新点燃了凤烛。

    做完这一切,她才觉得自己的双手有些发抖。

     原来她还是怕的,是那样怕,怕夫妻恩情中道断绝。

    如懿回到皇帝身边,紧紧依在他身侧,仿佛只有他的温热才能提醒着自己一切的美好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