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关灯
哼! 柴稷越想越觉得像,撇了撇嘴,扭过头去。

     …… 今天,负责修《新唐书》的官员收到了官家的秘条:《新唐书》能给李世民泼脏水吗? 官员:“……啊?” 很快,第二份秘条又递了过来,上面还是官家的字迹:上一份秘条当朕没说过。

     官员:“?” 发生了什么? * 来自皇城的信件快马加鞭出了城,来到了福建崇安县。

     号忘秋道人的孙己便居于此处。

     孙己于先帝在时,便一力推行新法,想要解决这大薪积年的弊端,可惜先帝摇摆不定,孙己本以为自己遇到了秦孝公,却没想到是楚怀王,新法有的被废,有的还被效忠的帝王拿去敛财,本该是为国为民的政法,全成了百姓颈端勒紧的绳套。

     孙己心如死灰,主动辞官,回到家乡一心教书育人,且劝说当地官员兴修水利,挖建水渠。

     所以,虽然天下士人、天下百姓都在骂孙忘秋,唯有福建一带百姓对他极其推崇,这恩情,他们能念上几十数百年不止。

     …… 信使匆匆敲开了忘秋斋的门,孙己接过信件时,还有些怔然。

     这位新上位的官家怎会给他寄信? 回去拆信看完所有内容后,立刻把自己长子叫了过来:“大郎,你可记得陆鸣泉?” 长子孙永昊想了一会儿,说:“金溪陆氏的现任家主,曾经的宰执相公,中书侍郎,旧党中坚力量,父亲的州学同窗。

    因被第五乾静揭露其私习天文,妄言日蚀,官家大怒,下诏夺官流放,携家配隶房州禁锢。

    如今应当还在房州配所之中,父亲怎想到问起他来了?” “原来他已被官家下狱了。

    ”孙己这些年特意不去关注政坛,还真不知道这事。

    何况福建确实太偏远了,许多消息都没有传过来:“今日官家寄了信与我,谈及陆鸣泉一孙辈。

    ” “孙辈?”孙永昊又思索了一下,判断道:“莫非是他家小二郎?太学上舍年年私试他第一,如今莫非是得官家开恩,特意放出来科举了?” 孙己摇头:“不是他家小二郎,是他家小九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