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关灯
小
中
大
求官家派下巡查御史,来检查他的治下,并且对他进行监督。
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扬名,另一部分原因也着实是被柴稷那两句“需要你”的话给感动的。
“巡查御史便不必了。
”官家微微眯起了眼睛:“但是监督确实需要。
不止是你的治下,包括其他路治下也需要,朕不希望再出现之前那样轰轰烈烈的造反了。
” 官家长出一口气,道:“传旨,循古制,重启汉时吏民上书制度。
” 少有人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创设了一个制度,名为吏民上书制度。
顾名思义,就是中下级官吏和布衣平民可以来京城直接向皇帝上书,这制度一直沿用到东汉末年,加强了汉朝对地方的治理。
甚至包括最为唯我独尊的汉武帝时期,也未曾断过吏民上书制度,出乎世俗的印象,汉武帝本人其实十分能接纳谏言,史载: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
如今,柴稷也要学一学这汉天子制度,也希望大薪能像汉朝那样,出现“民既废农远来诣阙”这个现象。
第153章 官家想做什么,这并不难想,他的话刚一说完,朝堂上九成九的人几乎不用多动脑子便是了然:官家要广开言路。
这是好事啊! 百官对此并无异议。
官家又接着道:“依循前汉旧例,于乡中置三老,县中置三老,而郡三老与国三老改为州三老、府三老、路三老。
路三老可于年终至京面圣。
” 这三老制是在乡间、县间推选三名五十岁以上,最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乡官”“县官”,负责处理地方纠纷且教化百姓后面的三老皆以此类推。
这么做,可以说是尊老养老,提高老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朝臣们也不太能拒绝这个政策,毕竟流传出去,一个不尊老的罪名扣下来,基本没人能全身而退。
而且只是三老制
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扬名,另一部分原因也着实是被柴稷那两句“需要你”的话给感动的。
“巡查御史便不必了。
”官家微微眯起了眼睛:“但是监督确实需要。
不止是你的治下,包括其他路治下也需要,朕不希望再出现之前那样轰轰烈烈的造反了。
” 官家长出一口气,道:“传旨,循古制,重启汉时吏民上书制度。
” 少有人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创设了一个制度,名为吏民上书制度。
顾名思义,就是中下级官吏和布衣平民可以来京城直接向皇帝上书,这制度一直沿用到东汉末年,加强了汉朝对地方的治理。
甚至包括最为唯我独尊的汉武帝时期,也未曾断过吏民上书制度,出乎世俗的印象,汉武帝本人其实十分能接纳谏言,史载: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
如今,柴稷也要学一学这汉天子制度,也希望大薪能像汉朝那样,出现“民既废农远来诣阙”这个现象。
第153章 官家想做什么,这并不难想,他的话刚一说完,朝堂上九成九的人几乎不用多动脑子便是了然:官家要广开言路。
这是好事啊! 百官对此并无异议。
官家又接着道:“依循前汉旧例,于乡中置三老,县中置三老,而郡三老与国三老改为州三老、府三老、路三老。
路三老可于年终至京面圣。
” 这三老制是在乡间、县间推选三名五十岁以上,最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乡官”“县官”,负责处理地方纠纷且教化百姓后面的三老皆以此类推。
这么做,可以说是尊老养老,提高老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朝臣们也不太能拒绝这个政策,毕竟流传出去,一个不尊老的罪名扣下来,基本没人能全身而退。
而且只是三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