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关灯
长安长安,长治而久安。

    几乎只是在那短短的一瞬间,嬴政便领会到长安二字背后真正的含义。

     只是秦皇与唐皇的记忆交汇,嬴政的灵魂自八百年前而来,身上的气机同长安城上空如同云海一般的气运洪流相牵扯。

    有那么一瞬间,嬴政看到了有不同的气运光柱在眼前成型,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或呈白色,或呈灰色,或呈青色。

     橙色、蓝色等同样有所出现。

     至于赤色、紫色。

    那匆匆跟上来的魏征头顶,可不就是呈一派浓重得发紫的赤色? 嬴政再眨眼,那异象褪去,眼前的视野恢复到完全。

    只是嬴政的目光,却是在一打扮怪异的少年间停留,而后对着身后的魏征问出疑问。

     “这是?” 魏征顺着嬴政的目光望过,很快面露恍然,做出回禀。

     “是扶桑人。

    ” 见得嬴政双眼微眯,指尖缓缓摩挲过手中的马鞭。

    魏征又开口,将这些人来历讲述。

     早在前朝隋炀帝时,便有扶桑人对着大隋递交国书,道是隋朝皇帝为日没处天子。

    而扶桑国君,则是日出处天子。

    由此受到隋炀帝厌恶。

     近些年,随着我大唐国力强盛,恩泽四方。

    那扶桑国同样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到大唐,学习我大唐之先进制度文化。

     这自是我大唐国威宣扬的表现,自然同样是魏征等所乐意见到。

    不过眼见嬴政神色莫名,似是有几分晦涩难言。

    魏征却是开口,习惯性做出劝谏。

     “非我族内,其心必异。

    彼辈蛮夷,人面而兽心。

    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

    畏威而不畏德,不可不多加防范。

    ” 希望唐皇能够对那些蛮夷们提高警惕。

    而非是坚持什么朕独爱之如一的观点,对那些突厥人及异族等,同样多做倚重。

    将其视作是尊崇信义之辈。

     言毕,便退至一旁。

    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再多做言语。

     华夷之辩,古已有之。

    只不过在对胡人、夷狄的看法与处置态度上,这对君臣并不相同。

     唐皇认为,对于那些投降我大唐的异族人应当坚持收留,彰显我大国仁义。

    而魏征则表示,当多做防范,切不可养虎为患。

     这样的争论从贞观二年开始,朝野内外便已经存在。

     然而秦皇不是唐皇。

     更不必说,嬴政那一瞬间气运勾连里所看到的,以及原身记忆里的某些传言尚需要证实。

     因而嬴政点头,对魏征话语表示认同之际,轻描淡写的开口道: “既然是如此,那么凡我大唐境内的扶桑人,便都埋了吧。

    ” ???!!! 啊,不是,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