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关灯
方华慢吞吞地收拾笔袋,支起耳朵听大家“诉苦”。

    她愿意相信大家说的是真话,或者说,她强烈希望大家说的是真话,因为她是真的不会做。

    她不求考得有多好,只求不要差劲得太突出。

     可是她说服不了自己,因为她看到,李葵一的卷子写满了。

     好像学生时代总是有这么一种人,再难的题她都能淡定地解。

     是天赋吗?还是她足够努力?可周方华与李葵一相处了半个月,也没发现她比旁人多用功,甚至别人用功的时候,她还会开开小差,趴在窗子边看日落。

     那就是天赋吧这个答案真令人沮丧。

    所有先天的、刻在基因里的优势,都比后天的努力更加引人艳羡,因为那是轻而易举的,有时也是强求不来的。

     所以才会有人愿意伪造一副“我没有在好好学习”的假象,对很多人来说,比起“努力”,“聪明”是更高级别的赞赏。

     “那些题你是不是都会做啊?”周方华还是忍不住问。

     李葵一边收拾书包边认真地摇摇头:“不是,选择题第10题我就不太确定,只能排除A和D两个选项,所以在B和C之间蒙了一个答案。

    ” “你蒙的是什么?”周方华瞬间有些惊喜。

    这道题她也不会,就随便选了个C,如果能和李葵一选的答案一样就好了,因为她觉得李葵一就算是蒙的,正确率也会比她更高一些。

     “我选的B,因为我第八题和第九题选的都是C,我想再选C的几率应该小一些。

    ” 周方华:“……” 那说明她第九题也选错了。

     果然还是不能对答案。

     周六晚上不用上晚自习,成为了学生们一周中唯一可以放松的夜晚。

     李葵一出了校门,先去学校门口的小书摊上买杂志。

    这家小摊是她近日发现的宝藏之地,杂志卖得极其便宜,《意林》《读者》《青年文摘》都只要2块钱一本,《文艺风象》也只要5块钱,有时还能淘到《收获》和《当代》。

    缺点就是它们通常“过期”了一段时间,不过李葵一不在乎,反正都没看过,看哪期不是一样呢?且一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