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关灯
个大乌龙。

    他们的衣着与此处大不相同,乡民们把他们当成了微服私访过来扶贫的领导,见到便赶紧向县长通风报信。

     这里扶贫已大有成效,还以为这次他们前来是加大拨款力度的,没想到是跟涂佐柘有关。

     县长一听说这个名字,又是一副慈爱的模样,道:“你们要来找小佐阿,他早出去城里啦。

    他是我们这里最出息的,读书哦,是这个!”县长竖起大拇指,眉眼中尽是赞赏。

     县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形色匆匆,见着谁都要问个好,对陌生的外来人士羞赧一笑,便躲过探究的眼神,挑着扁担离开。

     瘦骨嶙峋的牛在田里发挥生命的余热,嘴里嚼着干草的小牛扫着尾巴,拍走成团苍蝇,少年背后牵着绳索,吃力地让牛回到正轨。

     涂佐柘小时候也这样吗?瘦小的身躯拽着一头牛,竭尽全力地往前走,这样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便挥之不去。

     “牛也养了不少年了,都舍不得杀,这是用上次扶贫拨款买的。

    ” 杜哲根本没法问出来,在这种地方,涂佐柘是怎么读书的,又是怎么考上国内首屈一指的广宁大学的。

     这里贫穷是渗入骨子里的。

     杜哲从未来过这种地方,或者说,他从来没想过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

    当时广宁大学确实有资质经济差的舍友的传统,但是他没想到是这么差的,无论是经济上的贫穷,还是知识的匮乏。

     不知不觉,已走到乡民说本县最破的家里。

    年代久远的泥瓦建造风格,杜哲只在历史书上看过。

     每一扇窗户都结上蜘蛛网,不知名的昆虫在破洞的出口聚集成家,窗外的铁杆子都被人扒拉掉,只剩下孤零零的洞,视线不知不觉便落到边缘卷边的木门上。

     这扇门就在面前了。

     木门破旧,风吹雨打的痕迹落到上面,褪去色彩,成了通往苍白无力的入口。

     可是这里有涂佐柘的过去,杜哲情不自禁向前一步。

     县长打开门,迎着他们到里面,介绍道:“这里就是小佐的家,很久没人来了。

    ” 迎面而来的灰尘让几个人同时咳喘,杜哲掩着口鼻,扬去面前的灰尘,才看清灰蒙蒙的屋里。

    顶上的泥瓦缺了几块,每一块缺口下面都有小罐子,里面盛着水已生出青苔。

     两张自行制作中间镂空的木床并排放置在两侧墙边,一张不及膝盖高的小桌子放置在门边,桌腿缺失一段,底下垫了一些茅草,整张桌子仍然摇摇欲坠。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家具。

     家徒四壁,不过如此。

     县长见到杜哲擦拭桌子的动作,便忍不住介绍道:“这张桌子,还是我送他的呢。

    ” 杜哲朝他望去,县长感慨道:“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