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雏凤鸣 第十七章 只待牡丹开
关灯
小
中
大
个头,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看着她们都出了花厅,太子妃问身边的单嬷嬷:“我最近是不是有点儿太心软了?她不过是个丫鬟,犯不着这么用心。
” “太子妃您一向宽厚,今儿个这也是爱屋及乌,云实那丫头没了,杜若再有个什么,您是怕表小姐难过,所以这么周全着。
好在世子爷和那家人的心性都不同,要不然就是您和表小姐有心回护,也未见得能这么顺当。
” 太子妃脸上浮现笑意:“嬷嬷说得是,瞻壑这孩子,倒像是我亲生的,也可能是他自小就和瞻儿两个打着玩着长大的,倒比其他兄弟还亲近些,我待他也就不同。
” 说着说着,太子妃叹了口气,“只是可惜,若是汉王放不下执念,他们兄弟阋墙,这两个孩子,早晚也会两虎相争!” “我看世子爷小事上犯浑,大事上却是明白得很,未必会如汉王的愿。
您看,打小开始,凡是长孙殿下所擅长的,他都会回避,只选长孙殿下没兴趣的入手。
人人都拿他和长孙殿下比,他就乖张得让人没法比,他要真是那坏性子,太子爷和您也不会这么疼他。
” “是啊,其实依天分来说,瞻壑比瞻儿差不了多少,他不爱习武研文,只在什么字画、花草上下功夫,怕真是存了心不和瞻儿争,也想让汉王死心,可那位的执念,哪里能放得下,只可惜了这孩子!” 单嬷嬷有些担心:“世子爷是极好的,不过,奴婢为这个也有些担心,你看世子爷刚才对表小姐,分明是呵护备至。
这要是等将来大了,对表小姐真生出情愫,兄弟两个岂不生出嫌隙?” “瞻壑自小凡是瞻儿喜欢的,他都不喜,这回倒是难得兄弟俩都和清儿投缘。
我倒不担心这个,他是但凡看到漂亮的就移不开眼睛,你忘了上回他看见崔白那幅《双喜图》,喜欢得什么一样,听说整整一个月,除开吃饭睡觉,都在看那幅画,我看啊,他是把清儿也当成一幅画在欣赏了。
” 听太子妃这么一说,单嬷嬷也笑了:“您说世子爷这脾气像谁?金银他嫌是俗物,只爱这些字画花草,说是看着就让人高兴,说这些不会说话的物件,比人更通心意,这也幸亏是生在皇家,要是在那需要挣功名光宗耀祖的家里,还不知怎么挨打呢。
” 太子妃听了却叹口气:“他要不是因王妃护着,父皇、母后看顾,也不会少挨打,汉王几回都气得骂他孽障!其实对王爷来讲,又不靠功勋,又不挣家世,富贵闲王,瞻壑这样才当得起,汉王是看不穿,他呢,又太早通透了!” 单嬷嬷不明白:“这样不好吗?对长孙殿下也没威胁,世子爷自己也开心。
” “好,若他今年有个三十来岁,倒真是好,可他才十三岁啊,这个年纪就看破这些,未必是福。
” 单嬷嬷不以为然:“您过虑了吧?我看他在长孙殿下跟前,还有和表小姐,都是小孩子心性,就是和那杜若,以前您见他和哪个丫鬟这么急眼过?这遇到对上眼的、投缘的,他也就本性毕露了。
” 想了想,太子妃说:“嬷嬷说得也有道理,杜若那丫头平日里不吭不哈的,璇玑几回说起她,都直赞她稳重知礼,没想到今儿个这么出挑,胆儿够大的,这点,像她的主子。
” “这不就是太子妃平日说的,人人都有很多面,不能只凭一面印象就下判断,识人要明,用人要善。
” 太子妃站起身:“说了这半晌,有些累了,嬷嬷陪我到园子里转转,听说王良媛这些天胎象有些不稳,我们看看她去。
对了,苏嬷嬷家里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吧,清儿那里,没了云实,她又一直没过去,过几天的花会上,可别出什么乱子。
” 单嬷嬷扶住太子妃说:“您放心吧,说是明儿个就能回来,误不了花会的事,保准让宫里的各位娘娘,各家王妃、夫人们,尽兴。
” “本来这花会每年都是中秋才办,今年不太平,说不定到时皇上又要出去,到时大家都没心思,所以按两位贵妃娘娘的意思,提前办。
这一提前,就少不得人仰马翻的,你们可都要多盯着点,别叫人浑水摸鱼。
” “按您说的,以前陈司闺、李司闺是三天回禀一次这府里的情况,现在改成天天都回,她们手下的掌正、掌筵、司馔、掌食、掌医、掌园几个有点儿差错,都能查出来,太子妃您就放心吧。
” “说是各司其职,可那些个掌正、掌园的,手下还有女吏,又有管事嬷嬷,婆子媳妇小丫鬟的,还关系到外面的管事、采买、小厮,这一层层的,不管哪层出了差错,等我们知道都会晚半天。
你们不光要听,还要去看去查,有什么事情,不论时辰都讲给我听,可不能瞒着我,等着看笑话的,甚至给准备笑话的人多着呢,叫她们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花会办好了,人人有赏,办不好,该是谁的错,一个都不会轻饶。
” 太子妃这一句,是站在花厅门前说的,门口候着的玬桂、珠馥、珮兰听了,都齐声答应:“太子妃殿下宽心,别说是嬷嬷她们,就是奴婢几个,也整天盯着呢,娘娘只管安心。
” “你们人人都叫我安心,我这心反倒安不下来,大家都觉得没事的时候,最容易出事。
总之这段时间辛苦些,都给我睁大些眼睛。
像今儿个瞻壑出这事,本就不该的,瞻壑进了内宅,竟然垂花门前没有小厮交代,进来后丫鬟一个都没陪着。
虽说他是在这内宅跑惯的,但这年龄一天天大了,府里又有几个小姐,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一会儿珮兰给查查,这差池出在谁手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别以为这阵子风平浪静的,就打瞌睡。
” 珮兰上前一步答道:“太子妃殿下既然问起,奴婢正好给您说说,原想着是小事,我这儿罚过就算了,您这么一讲,奴婢倒不敢做主了。
” 听珮兰这么讲,太子妃脸上又有了笑意:“行,你既然已经查过,我就不过问了。
你们几个这两年办事很叫人省心,都这么事事想在前面,我也能多睡几个安稳觉啦。
” 玬桂笑着说:“这都是嬷嬷几个平日里点醒得多,殿下又肯调教,信任我们,所以胆儿也大了,气也粗了,多少能挡着点事。
” “好好,这样下去,你们几个早晚都能当管事嬷嬷,也不枉在我身边调教这些年,有中意的人了,你们可得明讲,别等我乱点了鸳鸯谱,事后再埋怨。
” 玬桂几个都羞红了脸,珠馥嘟着嘴说:“看太子妃殿下说的,这还得几年呢,难不成您想早早赶我们出去?” “不敢,我是不敢留,姑娘大了,早晚要嫁人,留着留着,就成了冤家。
”太子妃调笑道。
边往聚芳院走,朱瞻壑边和孙清扬聊天,璇玑、琉璃和两个小丫鬟不急不缓地跟在后面。
“……八岁那年,我到山上找野牡丹,天黑了,住在山里,傍晚爬到屋顶上看星星。
凉凉的夜风中,黛蓝色天空里,璀璨明亮的银河仿佛有水流动着,星辰熠熠夺目,耀耀生辉,如同宝石般缓缓散开,好看极了,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星空。
那样的星光,那样的夜晚,也就寒山子那首‘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才配得起。
当时我还在屋顶上舞剑长歌,结果掉下去摔断了腿,养了三个多月才能动,不过,我一声也没哭。
” 说完,朱瞻壑期待地看着孙清扬,以为她会夸自己用词精准,把银河美景描绘得如在眼前,或者夸自己勇敢,八岁时摔断腿都不哭。
结果,孙清扬煞风景地问:“可是壑哥哥,你到屋顶上去看星星,干吗带一把剑啊?” 朱瞻壑像被扎破气的球,没精打采地回答:“我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 孙清扬庆幸地看着他说:“幸好不是真拿着剑舞,不然从那么高的屋顶摔下去,多危险呀。
连走路母亲都不许我手里拿尖锐的东西,说是万一摔着再扎到哪儿,会要命的。
那样的话,清扬今天也就见不着壑哥哥了,真是万幸!” 看到孙清扬一脸后怕的样子,朱瞻壑又觉得心情好些了:“你喜欢寒山子的诗不?” “他的诗就像他的名字,冷清得很,我喜欢热闹些的,大家在一处,多开心啊!你看他说什么‘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什么‘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就像是天上的谪仙,转眼就飞了,读来幽奇高洁,但心里慌得很。
” 朱瞻壑失望地说:“我原以为清扬妹妹是个不同的,原来也和他们一样,喜欢俗世的东西,爱热闹。
” “壑哥哥这话差了,若无俗世,何来离世一说?若无俗世,如何衬得高洁?岂不闻,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可见那隐在深山旷野的,修的不过是身,居于闹市,却能体会人间好时节的,才是修心。
” 孙清扬将父亲平日教她的那套道理说给朱瞻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四时的风景,人间百态,原是让人欣赏的,偏偏要避开来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岂不和穿身白衣就以为是干净的一般,徒具形貌而已!你看那莲花,开在淤泥,可谁不赞它是出淤泥而不染呢?大俗也是大雅啊。
” 朱瞻壑听了,犹如醍醐灌顶,只觉大雨倾盆而下,浇得他全身湿透。
看着她们都出了花厅,太子妃问身边的单嬷嬷:“我最近是不是有点儿太心软了?她不过是个丫鬟,犯不着这么用心。
” “太子妃您一向宽厚,今儿个这也是爱屋及乌,云实那丫头没了,杜若再有个什么,您是怕表小姐难过,所以这么周全着。
好在世子爷和那家人的心性都不同,要不然就是您和表小姐有心回护,也未见得能这么顺当。
” 太子妃脸上浮现笑意:“嬷嬷说得是,瞻壑这孩子,倒像是我亲生的,也可能是他自小就和瞻儿两个打着玩着长大的,倒比其他兄弟还亲近些,我待他也就不同。
” 说着说着,太子妃叹了口气,“只是可惜,若是汉王放不下执念,他们兄弟阋墙,这两个孩子,早晚也会两虎相争!” “我看世子爷小事上犯浑,大事上却是明白得很,未必会如汉王的愿。
您看,打小开始,凡是长孙殿下所擅长的,他都会回避,只选长孙殿下没兴趣的入手。
人人都拿他和长孙殿下比,他就乖张得让人没法比,他要真是那坏性子,太子爷和您也不会这么疼他。
” “是啊,其实依天分来说,瞻壑比瞻儿差不了多少,他不爱习武研文,只在什么字画、花草上下功夫,怕真是存了心不和瞻儿争,也想让汉王死心,可那位的执念,哪里能放得下,只可惜了这孩子!” 单嬷嬷有些担心:“世子爷是极好的,不过,奴婢为这个也有些担心,你看世子爷刚才对表小姐,分明是呵护备至。
这要是等将来大了,对表小姐真生出情愫,兄弟两个岂不生出嫌隙?” “瞻壑自小凡是瞻儿喜欢的,他都不喜,这回倒是难得兄弟俩都和清儿投缘。
我倒不担心这个,他是但凡看到漂亮的就移不开眼睛,你忘了上回他看见崔白那幅《双喜图》,喜欢得什么一样,听说整整一个月,除开吃饭睡觉,都在看那幅画,我看啊,他是把清儿也当成一幅画在欣赏了。
” 听太子妃这么一说,单嬷嬷也笑了:“您说世子爷这脾气像谁?金银他嫌是俗物,只爱这些字画花草,说是看着就让人高兴,说这些不会说话的物件,比人更通心意,这也幸亏是生在皇家,要是在那需要挣功名光宗耀祖的家里,还不知怎么挨打呢。
” 太子妃听了却叹口气:“他要不是因王妃护着,父皇、母后看顾,也不会少挨打,汉王几回都气得骂他孽障!其实对王爷来讲,又不靠功勋,又不挣家世,富贵闲王,瞻壑这样才当得起,汉王是看不穿,他呢,又太早通透了!” 单嬷嬷不明白:“这样不好吗?对长孙殿下也没威胁,世子爷自己也开心。
” “好,若他今年有个三十来岁,倒真是好,可他才十三岁啊,这个年纪就看破这些,未必是福。
” 单嬷嬷不以为然:“您过虑了吧?我看他在长孙殿下跟前,还有和表小姐,都是小孩子心性,就是和那杜若,以前您见他和哪个丫鬟这么急眼过?这遇到对上眼的、投缘的,他也就本性毕露了。
” 想了想,太子妃说:“嬷嬷说得也有道理,杜若那丫头平日里不吭不哈的,璇玑几回说起她,都直赞她稳重知礼,没想到今儿个这么出挑,胆儿够大的,这点,像她的主子。
” “这不就是太子妃平日说的,人人都有很多面,不能只凭一面印象就下判断,识人要明,用人要善。
” 太子妃站起身:“说了这半晌,有些累了,嬷嬷陪我到园子里转转,听说王良媛这些天胎象有些不稳,我们看看她去。
对了,苏嬷嬷家里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吧,清儿那里,没了云实,她又一直没过去,过几天的花会上,可别出什么乱子。
” 单嬷嬷扶住太子妃说:“您放心吧,说是明儿个就能回来,误不了花会的事,保准让宫里的各位娘娘,各家王妃、夫人们,尽兴。
” “本来这花会每年都是中秋才办,今年不太平,说不定到时皇上又要出去,到时大家都没心思,所以按两位贵妃娘娘的意思,提前办。
这一提前,就少不得人仰马翻的,你们可都要多盯着点,别叫人浑水摸鱼。
” “按您说的,以前陈司闺、李司闺是三天回禀一次这府里的情况,现在改成天天都回,她们手下的掌正、掌筵、司馔、掌食、掌医、掌园几个有点儿差错,都能查出来,太子妃您就放心吧。
” “说是各司其职,可那些个掌正、掌园的,手下还有女吏,又有管事嬷嬷,婆子媳妇小丫鬟的,还关系到外面的管事、采买、小厮,这一层层的,不管哪层出了差错,等我们知道都会晚半天。
你们不光要听,还要去看去查,有什么事情,不论时辰都讲给我听,可不能瞒着我,等着看笑话的,甚至给准备笑话的人多着呢,叫她们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花会办好了,人人有赏,办不好,该是谁的错,一个都不会轻饶。
” 太子妃这一句,是站在花厅门前说的,门口候着的玬桂、珠馥、珮兰听了,都齐声答应:“太子妃殿下宽心,别说是嬷嬷她们,就是奴婢几个,也整天盯着呢,娘娘只管安心。
” “你们人人都叫我安心,我这心反倒安不下来,大家都觉得没事的时候,最容易出事。
总之这段时间辛苦些,都给我睁大些眼睛。
像今儿个瞻壑出这事,本就不该的,瞻壑进了内宅,竟然垂花门前没有小厮交代,进来后丫鬟一个都没陪着。
虽说他是在这内宅跑惯的,但这年龄一天天大了,府里又有几个小姐,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一会儿珮兰给查查,这差池出在谁手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别以为这阵子风平浪静的,就打瞌睡。
” 珮兰上前一步答道:“太子妃殿下既然问起,奴婢正好给您说说,原想着是小事,我这儿罚过就算了,您这么一讲,奴婢倒不敢做主了。
” 听珮兰这么讲,太子妃脸上又有了笑意:“行,你既然已经查过,我就不过问了。
你们几个这两年办事很叫人省心,都这么事事想在前面,我也能多睡几个安稳觉啦。
” 玬桂笑着说:“这都是嬷嬷几个平日里点醒得多,殿下又肯调教,信任我们,所以胆儿也大了,气也粗了,多少能挡着点事。
” “好好,这样下去,你们几个早晚都能当管事嬷嬷,也不枉在我身边调教这些年,有中意的人了,你们可得明讲,别等我乱点了鸳鸯谱,事后再埋怨。
” 玬桂几个都羞红了脸,珠馥嘟着嘴说:“看太子妃殿下说的,这还得几年呢,难不成您想早早赶我们出去?” “不敢,我是不敢留,姑娘大了,早晚要嫁人,留着留着,就成了冤家。
”太子妃调笑道。
边往聚芳院走,朱瞻壑边和孙清扬聊天,璇玑、琉璃和两个小丫鬟不急不缓地跟在后面。
“……八岁那年,我到山上找野牡丹,天黑了,住在山里,傍晚爬到屋顶上看星星。
凉凉的夜风中,黛蓝色天空里,璀璨明亮的银河仿佛有水流动着,星辰熠熠夺目,耀耀生辉,如同宝石般缓缓散开,好看极了,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星空。
那样的星光,那样的夜晚,也就寒山子那首‘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才配得起。
当时我还在屋顶上舞剑长歌,结果掉下去摔断了腿,养了三个多月才能动,不过,我一声也没哭。
” 说完,朱瞻壑期待地看着孙清扬,以为她会夸自己用词精准,把银河美景描绘得如在眼前,或者夸自己勇敢,八岁时摔断腿都不哭。
结果,孙清扬煞风景地问:“可是壑哥哥,你到屋顶上去看星星,干吗带一把剑啊?” 朱瞻壑像被扎破气的球,没精打采地回答:“我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 孙清扬庆幸地看着他说:“幸好不是真拿着剑舞,不然从那么高的屋顶摔下去,多危险呀。
连走路母亲都不许我手里拿尖锐的东西,说是万一摔着再扎到哪儿,会要命的。
那样的话,清扬今天也就见不着壑哥哥了,真是万幸!” 看到孙清扬一脸后怕的样子,朱瞻壑又觉得心情好些了:“你喜欢寒山子的诗不?” “他的诗就像他的名字,冷清得很,我喜欢热闹些的,大家在一处,多开心啊!你看他说什么‘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什么‘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就像是天上的谪仙,转眼就飞了,读来幽奇高洁,但心里慌得很。
” 朱瞻壑失望地说:“我原以为清扬妹妹是个不同的,原来也和他们一样,喜欢俗世的东西,爱热闹。
” “壑哥哥这话差了,若无俗世,何来离世一说?若无俗世,如何衬得高洁?岂不闻,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可见那隐在深山旷野的,修的不过是身,居于闹市,却能体会人间好时节的,才是修心。
” 孙清扬将父亲平日教她的那套道理说给朱瞻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四时的风景,人间百态,原是让人欣赏的,偏偏要避开来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岂不和穿身白衣就以为是干净的一般,徒具形貌而已!你看那莲花,开在淤泥,可谁不赞它是出淤泥而不染呢?大俗也是大雅啊。
” 朱瞻壑听了,犹如醍醐灌顶,只觉大雨倾盆而下,浇得他全身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