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孤凤哀 第十八章 尾声

关灯
急景凋年的时光,总是过得很慢,而在记忆中,又飞速地滑过。

     人们愿意记住的,都是那些快乐而美好的时光。

     景泰三年,朱祁钰不顾母亲吴太后的劝阻,皇后汪氏的异议,执意要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五月初二日,朱祁镇的儿子,先前被立为皇太子的朱见濬被废为沂王,改立景泰帝皇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命百官朔望朝见太子,赏诸亲王、公主及边镇文武内外群臣。

     景泰帝的皇后汪氏因此事被逼让位,成了明朝的另一个废后,景泰帝改立太子生母杭氏为皇后。

     景泰三年,皇太后之父,已经八十五岁的会昌伯孙忠及其妻子董夫人先后因高龄寿终,景泰帝追封其为会昌侯,谥康靖,让其长子孙继宗袭爵位。

     景泰四年,时年五岁的皇太子朱见济偶感风寒,一命呜呼。

    景泰帝驳斥群臣上疏请求复储沂王之议,将沂王赶往了封地。

    杖刑请求复立其为储君的几个带头臣子。

     此后,再没有人敢在景泰帝面前提及此事。

    而景泰帝一直无出,立储之事,就被搁置了。

     因为急于得到皇子,景泰帝沉溺女色被掏空了身子。

    到景泰八年正月时,已经一病不起,立储又成了热点问题被摆上了朝堂,可众大臣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有的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濬,有的主张立襄王。

     朝臣们没有等到景泰帝病体好转的消息,却在一天夜里,惊闻夺门之变,在第二天早朝时,看见宝座上坐着幽居七年的太上皇朱祁镇。

     朱祁镇复辟,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

    二月初一,奉太后懿旨废景泰帝为郕王,迁西内。

    景泰帝生母皇太后吴氏仍为太妃,废后汪氏复为郕王妃,削孝肃皇后杭氏谥号,改怀献太子朱见济为怀献世子,这一切,皆称是按皇太后的意思行之。

     二月十九日,郕王薨于西宫,年三十。

    谥号戾。

    以亲王礼葬西山,以其后宮唐氏等殉葬。

    王妃汪氏因孙太后懿旨免殉。

     三月,复立朱见濬为皇太子,改其名为朱见深。

    由于幼年卷在皇位之争的旋涡中,朱见深的精神压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五月,帝命孙太后之兄会昌侯孙继宗督五军营戎务兼掌后军都督府事,执掌统兵卫戍京师之大权。

     之前,孙继宗已经以夺门之功进封侯爵,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身免二死,子免一死,世袭侯爵;已去世的父亲孙忠,也被加赠太傅、安国公,改谥恭宪。

    孙显宗晋升为都指挥同知,继宗的儿子,孙琏授锦衣卫指挥使,女婿指挥使武忠进升都指挥佥事,另有家奴十七人被授官职。

     初封孙氏子弟为官时,天顺帝曾多次请示太后才得到允许。

    而且太后为此不高兴了多日,曾说孙氏一族:何功于国,滥授这些官爵。

    物盛必衰,一旦获罪,哀家也包庇不了。

    不许左右侍臣再为孙氏其他人谋官求情。

     紧接着,天顺帝因为听信徐有贞“不杀于谦、夺门无名”以“意欲之”之罪冤杀于谦、王文,景泰帝的统治就这样宣告结束。

     很快,天顺帝就意识到,于谦对大明王朝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

    尤其是于谦死后,抄家之时显示出的两袖清风,表明这是一个重视声名远大于钱财的臣子,当年土木堡给养不利,固然有其过失;但在关键的时候,他确实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避免国家陷于动乱之中。

     作为皇帝,他不好说自己杀错了人。

    于是皇帝就迁怒于出坏主意的徐有贞,借石亨、曹吉祥与其明争暗斗、相互倾轧之际,将徐有贞流放到金齿,削职为民。

     天顺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天顺帝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释放了从永乐帝时起,囚禁了五十五年的建文帝幼子朱文圭及其庶母以下家属五六十人。

    将其安置于凤阳,听其婚娶出入自便,给守门人二十,婢妾十数人,以尽量使这位牛马不识的远房堂叔晚年过得幸福一些。

     天顺二年正月,帝尊皇太后为“圣烈慈寿皇太后”,诏天下。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为尚在人世的后妃上徽号。

    作为一个女人,孙清扬能够让丈夫和儿子先后为她违背祖制,也算是旷古一人了。

     天顺五年十一月吴太妃薨,谥荣思贤妃。

     天顺六年九月的一日,六十岁的孙清扬忽然问霜枝:“如果哀家有日去了,你想做什么?” 这些年,苏嬷嬷,庄静姑姑先后身故,燕枝等人因为到了年纪,出宫还家,嫁人生子。

    只有霜枝对那样的生活全无盼望,一直留在她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