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灯
林氏刚开始是真心实意的心疼儿子,怕瑞哥年纪小,就算受了范氏的搓磨也有口难言。

    后来却慢慢变成了心疼银子,须知,从前瑞哥养在她房里,除了一应吃穿用度,每个月额外还有五十两的月例,这两年一直都是她经管着呢。

    瑞哥去了上房,这份例自然再落不到她手里。

    更雪上加霜的是,所谓墙倒众人推,从前围着她转巴结逢迎的下人们竟也开始敢给她脸色看了。

    于是,林氏最后是想折腾也没这把子力气了。

     俞文川心疼的是儿子,至于儿子他亲娘,只是个不懂事的妾罢了。

    俞老爷盘算的是,虽然范氏还没松口把瑞哥记在名下,但她至少现在已经愿意接纳他了,这可是个好的开始,等慢慢养出了母子亲情,这名份自然就能定。

     这母子亲情的进展暂时还看不出来,但手足之情却是一日千里。

     向晴和向晚虽然不喜林氏,对这个弟弟却是真心疼爱的。

    每次到上房请安,都要给瑞哥带些蜜饯果子或是摆设玩具。

    瑞哥也确实可人疼,虽然离开了生母,只认生了两天,就彻底被两位出手阔绰又善良美貌的姐姐收买了。

     再看这边当了甩手掌柜的范氏,自打向晴接手了家务,她就越发懒怠,每天除了陪着儿女略坐一两个时辰,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将养身体,等着刘医正五日来施一次针。

    偶尔谢姨娘也会去给范氏请安,主仆二人通常会屏退了左右,说的无外乎是些向晴整治家务的琐事。

     向晴和向晚的东跨院是个四四方方的四合院,其中南向的五间正房,姐妹两人分别占了东西各两间做卧房和起居室,正中那间就留做了待客的正堂。

    此番向晴管家,为了不扰了范氏静养,就临时把这正堂设成了内府的回事处,每日辰初各位管事妈妈都到这汇报商讨府里的大事小情。

     谢氏既受了范氏的嘱托,自然全心全意辅佐向晴管家,她每天就坐在向晴的下首,如果向晴有什么疑难,她就负责桩桩件件地把以往的旧例分说清楚,再帮着向晴擘肌分理,讲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但绝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向晴做出安排。

    向晚偶尔百无聊赖地加入这个俞府日常会议,看到谢氏的种种表现,这才对她这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姨娘有了新的认识,这哪里是个不声不响的闷葫芦,搁到现代,她至少是个优秀的中层管理人才呐。

    不过赞叹之余,也不免忧心。

     谢氏自协助大小姐处理家事以来,在府里的地位一路水涨船高,那些捧高踩低的小人一贯是见风使舵,免不了用心巴结谢氏。

    向晚深知枪打出头鸟,尤其担心谢氏失了进退,登高跌重,更怕她被人当成了枪使,有心提醒她两句。

    可是她同姐姐几乎整日形影不离,鲜有机会和姨娘独处。

    这心事憋了好几日,终于在冬至前两天等着了机会。

     冬至虽然在北方并不大受重视,但在临近南地的潞州却是个重要的节气,俞府入乡随俗,自然要庆祝一番。

    范氏喜静也不欲铺张,最后商量决定,在冬至日办一场家宴,不请外客,也不需备鼓乐,到时候全家上下团团圆圆一起吃顿饭。

     向晴管家以来第一次筹备家宴,难免郑重了些,亲自去上房讨母亲的示下。

     向晚昨夜着了凉,在自己屋里休息,难得今天没做姐姐的跟屁虫。

    谢氏就是在向晴去上房的功夫来西次间探病的。

     向晚自打下生就被养在了正房,虽然谢氏是她的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