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小
中
大
我二十几年,我当年一念之差耽误了她,如今虽然为时已晚,却总想着补偿于她,所以想让兄长代我去京兆府销了红英的奴籍,让她有生之年也做有个良籍。
” “这等小事,回去我让你兄长顺手办了就是,不过你也忒小心了,怎么就和妹夫生分至此了?”俞文川已经是继任礼部侍郎了,就算初来乍到,像是销个奴籍这种小事是不用搭什么人情的。
范氏越过他找娘家兄嫂帮忙,周氏才有此说。
范氏想的却是,有了良籍,也好让红英名正言顺打理她身后诸事。
这事还是暗中操作才好。
姑嫂二人说完了正事,范氏自然感激涕零一番。
眼看接近午时,周氏在俞府用了午膳,回府后将范氏久病的情形告诉了丈夫,当然红英那桩小事,让管事拿了范大人的帖子去办了就是,不过两日就拿到了放奴文书。
周氏走后,范氏又是一夜未眠,翻来覆去思量的,都是未来姑爷的人选。
凭良心讲,嫂子在这么短时间内能网罗出这三家门第相配的亲事出来,真真已经得之不易。
商家家世清白,家风也正,商公子本人上进,又是家中独子,既没有妯娌小姑要应付,将来也没有妾氏通房碍眼。
美中不足是家资不丰,且比晴儿大了四岁。
苏家二公子家中倒是富裕,但可惜不是长子,将来要受妯娌弹压,能分得的家财也有限,且苏二公子在禁军任职,不知道这武官的脾气秉性如何,能不能和晴儿情投意合。
这武昌侯世子门第富贵是都有了,可惜本人不知上进,且一家老小光是主子就有数十口人,这个当家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坐稳的。
自己这么空想,倒不如到街巷上打听打听几家在上京的风评,是以,第二日就把这件事托给了赵嬷嬷去办。
一连几日,范氏都卧床不起。
俞文川本打算携范氏去妻舅家和座师周大人府上拜望,范氏身体不适,俞大人也只好把行程搁后几天。
离开潞州时,刘医正虽不能同行,却推荐了一位上京里擅长针灸的大夫给范氏,此人姓马,是刘医正的同门师弟,虽然没入了太医院,在上京也很有名气。
俞大人想起了此人,便立刻着人去请。
马大夫为范氏针灸过后,范氏病情竟真的好转不少。
只有范氏自己知道,不过是杯水车薪。
刘医正说过,这针灸虽有效,但越到后来收效越微,不过是拖延些时日罢了。
范氏知道晴儿的婚事实在不宜再拖,再三打探多方考量之下,最后决定还是选了翰林商家。
这日俞文川正在书房,范氏身边的丫鬟秀儿来请。
俞文川放下手中的书信,就回了正院。
范氏将嫂子上门,为向晴提了门亲事的消息告知俞文川,当然,只说是翰林商家,却对其余两家只字未提。
俞文川觉得女儿还小,翰林商家虽好,却也没好到要立时就定了婚姻,不妨再相看几年。
范氏心里着急,面上却不显,只略提了提如今养在跟前的瑞哥,来年也该上族谱了。
对俞文川而言,女儿虽然珍贵,但是跟儿子比起来,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截,虽然不知道范氏为什么铁了心的认准商家,但
” “这等小事,回去我让你兄长顺手办了就是,不过你也忒小心了,怎么就和妹夫生分至此了?”俞文川已经是继任礼部侍郎了,就算初来乍到,像是销个奴籍这种小事是不用搭什么人情的。
范氏越过他找娘家兄嫂帮忙,周氏才有此说。
范氏想的却是,有了良籍,也好让红英名正言顺打理她身后诸事。
这事还是暗中操作才好。
姑嫂二人说完了正事,范氏自然感激涕零一番。
眼看接近午时,周氏在俞府用了午膳,回府后将范氏久病的情形告诉了丈夫,当然红英那桩小事,让管事拿了范大人的帖子去办了就是,不过两日就拿到了放奴文书。
周氏走后,范氏又是一夜未眠,翻来覆去思量的,都是未来姑爷的人选。
凭良心讲,嫂子在这么短时间内能网罗出这三家门第相配的亲事出来,真真已经得之不易。
商家家世清白,家风也正,商公子本人上进,又是家中独子,既没有妯娌小姑要应付,将来也没有妾氏通房碍眼。
美中不足是家资不丰,且比晴儿大了四岁。
苏家二公子家中倒是富裕,但可惜不是长子,将来要受妯娌弹压,能分得的家财也有限,且苏二公子在禁军任职,不知道这武官的脾气秉性如何,能不能和晴儿情投意合。
这武昌侯世子门第富贵是都有了,可惜本人不知上进,且一家老小光是主子就有数十口人,这个当家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坐稳的。
自己这么空想,倒不如到街巷上打听打听几家在上京的风评,是以,第二日就把这件事托给了赵嬷嬷去办。
一连几日,范氏都卧床不起。
俞文川本打算携范氏去妻舅家和座师周大人府上拜望,范氏身体不适,俞大人也只好把行程搁后几天。
离开潞州时,刘医正虽不能同行,却推荐了一位上京里擅长针灸的大夫给范氏,此人姓马,是刘医正的同门师弟,虽然没入了太医院,在上京也很有名气。
俞大人想起了此人,便立刻着人去请。
马大夫为范氏针灸过后,范氏病情竟真的好转不少。
只有范氏自己知道,不过是杯水车薪。
刘医正说过,这针灸虽有效,但越到后来收效越微,不过是拖延些时日罢了。
范氏知道晴儿的婚事实在不宜再拖,再三打探多方考量之下,最后决定还是选了翰林商家。
这日俞文川正在书房,范氏身边的丫鬟秀儿来请。
俞文川放下手中的书信,就回了正院。
范氏将嫂子上门,为向晴提了门亲事的消息告知俞文川,当然,只说是翰林商家,却对其余两家只字未提。
俞文川觉得女儿还小,翰林商家虽好,却也没好到要立时就定了婚姻,不妨再相看几年。
范氏心里着急,面上却不显,只略提了提如今养在跟前的瑞哥,来年也该上族谱了。
对俞文川而言,女儿虽然珍贵,但是跟儿子比起来,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截,虽然不知道范氏为什么铁了心的认准商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