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关灯
小
中
大
俞文川是家中次子,长兄俞文浩也是走的科举的路子,俞大老爷读书出仕后,只做得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比之幼弟足足差着八级官品,若论身家,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无论俞文川有多出类拔萃,将来俞家的家产却是大部分要留给长兄的,谁让人家是嫡长子。
按照俞家的规矩,兄弟俩每年都应把收入充入公中,再由家中按份例拨出一定数目银两作为家用,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公中都有定例分发,就像此次范氏安葬,家中就支了五千两银子出来,当然,不足之数要自己再补足。
俞文川除了娶亲和此次丧妻,实在是没花过家里什么钱,连他数次升迁,在官场疏通打点的银子,早年都是妻子襄助的,后来家资渐丰,更没向家族伸过手,也是他俞大人生财有道。
俞文川为官十几年,不说俸禄,就是产业的出息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万两银子之巨,每年交给家族的至少也有两万两,反观长兄,每年不过七八千两的收入,还得算上家中祭田的出息,所以凭着天高皇帝远,俞文川离开冀州后没少藏私。
此次瑞哥身份已定,俞文川心中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等到分了家,再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家业传给儿子,再不必每年苦恨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俞文川一房的月例总共是三百多两,包括他自己、范氏并几个子女的,却没有妾氏的。
这些年外放,已经攒下了两万两有余,账房问过了老太爷,倒是痛快把银票给了俞二老爷,俞文川自嘲,这些也就将将够让族老们定了瑞哥的序齿出身。
俞侍郎一家离开冀州的时候是正月十一,走的时候没有一点留恋。
向晴向晚也不喜欢住在祖宅,原因无他,除了她们房头挂白,其他房里仍是张灯结彩。
姐妹俩也知道,虽不至于让全府为范氏守孝,但心里怎么会痛快。
回到上京的时候,谢红英把府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下人们也都安分守己的为主母居丧。
俞大人甚是满意。
因为正月十六才需要点卯挂印,俞大人难得的过问了几天家事。
范氏身故,大小姐管家,谢红英协理,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瑞哥年幼,早先养在正院暖阁,如今主母新丧,俞老爷怕下人照顾不周,就把瑞哥挪到了后院,向晴居处东边的暖阁里。
林姨娘闹腾了几回,俞老爷咬定不松口,最后不胜其烦,还禁了她的足。
因为在丧中,家中停了一切宴饮,林姨娘也不能出来添乱,俞府上下平静的像一潭死水。
谢红英自打范氏过身后就忙的像个陀螺,先是忙着置办范氏的后事,准备回乡的行李土仪,后来还要代管着一大家子琐事。
这几天终于能闲下来,就想着把范氏的遗物和向晴交割一下。
说是交割,其实都有些什么她也没都见着。
只因停灵那几天
可是无论俞文川有多出类拔萃,将来俞家的家产却是大部分要留给长兄的,谁让人家是嫡长子。
按照俞家的规矩,兄弟俩每年都应把收入充入公中,再由家中按份例拨出一定数目银两作为家用,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公中都有定例分发,就像此次范氏安葬,家中就支了五千两银子出来,当然,不足之数要自己再补足。
俞文川除了娶亲和此次丧妻,实在是没花过家里什么钱,连他数次升迁,在官场疏通打点的银子,早年都是妻子襄助的,后来家资渐丰,更没向家族伸过手,也是他俞大人生财有道。
俞文川为官十几年,不说俸禄,就是产业的出息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万两银子之巨,每年交给家族的至少也有两万两,反观长兄,每年不过七八千两的收入,还得算上家中祭田的出息,所以凭着天高皇帝远,俞文川离开冀州后没少藏私。
此次瑞哥身份已定,俞文川心中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等到分了家,再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家业传给儿子,再不必每年苦恨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俞文川一房的月例总共是三百多两,包括他自己、范氏并几个子女的,却没有妾氏的。
这些年外放,已经攒下了两万两有余,账房问过了老太爷,倒是痛快把银票给了俞二老爷,俞文川自嘲,这些也就将将够让族老们定了瑞哥的序齿出身。
俞侍郎一家离开冀州的时候是正月十一,走的时候没有一点留恋。
向晴向晚也不喜欢住在祖宅,原因无他,除了她们房头挂白,其他房里仍是张灯结彩。
姐妹俩也知道,虽不至于让全府为范氏守孝,但心里怎么会痛快。
回到上京的时候,谢红英把府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下人们也都安分守己的为主母居丧。
俞大人甚是满意。
因为正月十六才需要点卯挂印,俞大人难得的过问了几天家事。
范氏身故,大小姐管家,谢红英协理,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瑞哥年幼,早先养在正院暖阁,如今主母新丧,俞老爷怕下人照顾不周,就把瑞哥挪到了后院,向晴居处东边的暖阁里。
林姨娘闹腾了几回,俞老爷咬定不松口,最后不胜其烦,还禁了她的足。
因为在丧中,家中停了一切宴饮,林姨娘也不能出来添乱,俞府上下平静的像一潭死水。
谢红英自打范氏过身后就忙的像个陀螺,先是忙着置办范氏的后事,准备回乡的行李土仪,后来还要代管着一大家子琐事。
这几天终于能闲下来,就想着把范氏的遗物和向晴交割一下。
说是交割,其实都有些什么她也没都见着。
只因停灵那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