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关灯
镇定地接话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我是挺清闲的。

    ”明霁弯了弯唇,“但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清闲。

    ” “今晚闲。

    ”何屿渡看了他一眼,又看向庭院中的月色,故意道,“明天就不一定了。

    ” “没关系。

    ” 男人的声音轻缓,在这样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温柔。

     他说:“来日方长,总有时间。

    ” 【作者有话说】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第0023章谢谢和不客气 不知道是因为昨晚喝了酒,还是因为夜里吹了冷风,何屿渡第二天睡醒后,头还有些昏昏沉沉的。

     他在床上坐了一会儿,才起身换了衣服,然后去洗漱。

     洗漱完还是觉得有些没精神,他打着呵欠下楼,到餐厅吃早餐。

    看到明霁和何秉烛同桌吃饭,闲话家常,气氛融洽得仿若一家人,何屿渡还以为自己是没睡醒。

     他反应了一下,才想起来,明霁在他家住着。

     但他就出去玩了一天,明霁怎么就和他父母处得这么好了? 何屿渡拉开椅子坐下,听到何秉烛说:“樾山的茶叶很好,色翠香郁,茶汤醇厚。

    但是山路难走,运输成本太高,又没有品牌效应,卖不出去,打不开市场……村民们也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人家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务工了,只有一些老人在家务农,物质匮乏,生活困难。

    ” “我和阿玉知道樾山这个地方,还是因为国家开始扶持那里的旅游业,我们去采风,在樾山住了一段时间,发现樾山的村民们生活真的很困难。

    那里连所学校都没有,孩子们每天需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

    ” “所以我们才资助村子里修了一所希望小学。

    ”席玉温声道,“老师都是请的本地人,有一些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他们有的做网上直播带货,有的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这个地方的人如同这座山,蕴藏着一股坚韧的生命力。

    ” 何屿渡喝了一口温热的豆浆,又听着何秉烛开始谈樾山的旅游发展、茶园规划什么的,他听得有些云里雾里。

     “爸,你们要承包樾山的茶园?”这转行是不是跨得太大步了,他爸妈做设计还行,做生意……何屿渡觉得不太行,他们家的人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