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里塞了一个黄桃罐头,一个枇杷膏,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双耳搪瓷小锅子,里面盛着他妈妈炖好的冰糖雪梨水。

    那天下着雪,不好骑自行车,他就穿着长筒皮靴,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趟着雪,帽子上、衣服上也全是雪。

     “肯定是吃鲜枇杷对喉咙好,但咱们这儿太冷了……长不出枇杷,”杨嘉北说,“你先吃梨,这个也润嗓子……别动别动,你躺好。

    ” 那一罐儿黄桃罐头,宋茉花了一周吃完,甜甜的,凉凉的;再后来,罐头瓶子也留着,洗干净,揭掉外面一层标签,有胶粘在玻璃罐上,她就耐心,泡在水里,一点一点扣,一直留着它,上大学时,她往玻璃罐头里塞了钱和其他零散的小玩意,装在行李箱里。

     可惜它后来还是碎掉了。

     宋茉有点恍惚。

     她已经三天没有吃药了,这还是第一次这么久断药但现在,她的情绪还算不错,已经很少去想糟糕的事情。

     超市中,杨嘉北还在挑选黄桃罐头。

    东北人买罐头没有固定的品牌,不过一般都是玻璃瓶的,透明的,能隔着往里看,看里面的黄桃怎么样。

    深黄色的桃一般都熟大劲了,吃着软烂,软软面面的,味道也不好;发白的黄桃口感脆,也不好;散的不行,散的小块儿的是泡时间久了…… 杨嘉北挑颜色鲜亮的、浅浅淡黄色的买。

     他买了俩,沉甸甸的,放塑料袋里装着,就这么拎着。

    黑河市区不大,基本上都被公交覆盖了。

    不过这边的车,五点后就陆续停运。

    为了方便,也是为了暖和,杨嘉北还是开了自己的车,载着宋茉,车上例行放着装了热水的保温杯宋茉的那个,还是杨嘉北买的,很朴实的一个,淡淡粉色。

     去哪儿玩? 这是摆在宋茉面前的严峻问题,她没有任何规划,原本只是随意找些地方散散心。

    来黑河,不过是一时兴起。

    但没关系,杨嘉北可以开着车带她慢慢转悠,中俄艺术陈列馆,昔日俄罗斯旅行团边境游的必去之一,现在也萧条零散。

    一楼西侧的展厅早就荒废很久,主要的观看地就是中央的俄罗斯油画展。

    杨嘉北对画不感兴趣,他只拎着宋茉的粉红色保温杯,寸步不离地跟在她后面,沉默地看着她的头发。

     小茉莉的头发比之前少了。

     她憔悴了很多,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减肥”就能一笔带过的。

     二层是瓷器展览,三楼是黑河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史的展览,中俄双语。

     黑河和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也就是海兰泡,距离非常近,隔江相望。

    若非昔日的《瑷珲条约》和庚子俄难,或许两城市也不至于疆界永隔。

    虽然中国和远东有着三个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