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路途】

关灯
想去哪都行。

    ” 继续使用?两年合约?季节一边从烤肉架上拿起一瓶已经滚热的鸡汤,一边道:“再详细说说他。

    ” 长毛顿了一顿,开始介绍道:“……” …… …… 接近半个月时间的驾乘,长毛带着季节来到喀什,出喀什南行,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座座山峦,阅尽3座叫得上名字海拔7000多米的雪山之后,进入中巴公路,而这条公路亦逐渐成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每天,往返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大型货运车辆往来不绝。

    过塔什库尔干县城,通往边境的一个岔道指向明铁盖达坂、瓦罕走廊,那是已经完成施工却并不开放的国防公路。

     每天,来往于喀什与白沙瓦、苏斯特等中外城市间的国际客运巴士,搭载着持不同国家护照的人在此过境。

     两人持法国护照通过了中巴交界、海拔4800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在巴基斯坦检查站换乘一辆国际大巴,前往巴基斯坦城市白沙瓦。

     乘坐高海拔公交车,沿途看到的都是群山叠嶂,万里烽烟。

     季节是第一次出境,亦是第一次走海拔5000米的高山公路,好在他的体格强健,高山反应不那么明显,或者说有反应,但他至少没有在身体和表情上反应出来。

     对于季节的反应,长毛很满意,但没有通过语言表示赞许。

     沿途,长毛临时性地给季节讲述了当前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的复杂形势,当然,都是非公开非官方的,比如瓦罕走廊。

    在乘坐的国际大巴上放眼四望,瓦罕走廊实际上就是一条宽不过两三公里的山谷小草原带,寒风中一簇一簇的草早已枯黄,喀拉其库尔河因为流动还没有完全结冰,两边逶迤的群山,薄雪还没能掩盖住它们土黄的山色。

    这条有河水流淌的狭长谷地曾是唯一沟通东西帕米尔的陆路走廊———葱岭古道。

    如今到了汽车时代,瓦罕走廊依然东连中国、西通阿富汗、南接巴基斯坦、北邻塔吉克斯坦,但却因为主体部分长期处在阿富汗的战祸纷乱之中,数十年来都是一条有重兵封锁、无公路口岸的荒废“通道”。

     事实上,也只有在每年的6月底到10月这么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越野性能良好的车辆才能勉强开到瓦罕走廊距中阿、中巴边界六七公里的中方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