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左顺门血案

关灯
你有什么可聊的?” “聊聊这地方出现的女人怎么都是别人家的老婆,还是不能碰的那种别人家的老婆。

    我不在意女子已婚未婚寡居,或是有孕未孕,很平等的一视同仁——就看脸!只要我爱,我管她是谁媳妇呢?现在不行,这么多各有风韵的大美人,都不让碰,就连武则天都不行,你说这还有天理吗?” “你们明朝的皇帝怎么都爱武曌?” 朱厚照嘿嘿一笑:“大美人谁不爱。

    ”说罢,摸了摸刘欣的屁股,捏了一把:“等我呢?” 刘欣也不是很正经,只是他觉得朱厚照长得不够好看,当即义正言辞的推开他:“生死都过去了,太祖还放不下吗?你还想不想成仙了?” 朱厚照反倒觉得好玩起来:“啧!成仙不就是为了逍遥快活吗?跳过成仙这个步骤,直接逍遥快活也行。

    ” 朱元璋远远的看到调皮捣蛋鬼竟然把嘴欠的刘欣步步逼退,心说这可真是一物降一物,从窗外移回目光:“你要问什么?” 朱见深问:“我听人说,刘邦成仙去了,现在的蹴鞠、摔跤场就是他的房屋旧址,咱们的房舍风水,还要按奉天殿来修吗?”我爹求我来问的。

     朱高炽微微一笑:“傻孩子,你难道没有发现规律?那些权位较高的人,房舍都盖的高大,那些成仙去的人,都住的清雅。

    祖父所规划的目标和他人不同。

    ”汉高祖可能是看破放下了,但我祖父和我爹还没有,他们还在偷偷计划将来如何反击这个壁垒,并且探讨了将来有足够的权力时,要不要拆掉这个壁垒。

    想了想,如果到时候人间成了下一个朝代,那就不拆。

    或许这就是成阎君成鬼神的皇帝有好几位,这壁垒却始终不变的原因,这就和君臣之份一样嘛。

     与其说这是风水,不如说是一种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同时给予他人的信号。

     朱见深点点头:“明白了。

    ” 朱元璋:“你应该说明明白白了。

    ” 马秀英大笑,拍他的腿:“别总拿孩子取笑,我看他进来结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别人的病症死后都能恢复,结巴又不是什么残缺弊症,也能逐渐恢复。

    ” …… 嘉靖三年时,嘉靖皇帝和大臣们的大礼仪之争已经累计持续了快四年,一度关注这件事的皇帝都累了,这一件事还想要持续多久?争称考、争称帝、争称皇,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反正就是在一切细节上下功夫,双方极其艰难的交涉。

     皇帝们:“朱厚熜肯定会赢的。

    ” “他这一代叫厚可真对,这俩人的脸皮都够厚的。

    ” “我看这一朝的君臣都够够的,可能和刘邦比较聊得来吧。

    ” “哈哈哈哈哈” “这要是在武曌时期,就该用酷吏了。

    ” 武曌手托香腮:“一提到酷吏就说我?他们明朝大用酷吏的皇帝就有三个,又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 李治无奈的笑着摇摇头:“你太著名了。

    ” 除非对面是权臣,否则皇帝一定会赢。

    以忠良自居,就别想控制住皇帝,而这帮人显然都以忠良自居。

    那么他们就只能把跪着逼迫皇帝,不能站着逼迫皇帝。

     那意思可就不一样了。

     在紫禁城中,十五岁登基、至今芳龄十八的皇帝和满朝文武死磕到了第三年,又一次谈崩了,愤然宣布退朝,大臣们不肯离开,皇帝愤然把其中八名官员下了昭狱。

     杨慎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近日!” 王阳明:我都不看你们怎么折腾。

     数百名大臣冲到宫门处嚎哭,哭声震天动地,杨慎一边哭一边挥舞着拳头砸门:开门啊开门啊,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听。

    你有本事大礼议,你有本事开门啊,出来正面钢!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要撞门进去发动政变,实际上这些文臣只是强烈要求皇帝补办一个过继的手续。

     六部尚书、九卿、翰林院、给事中、监察御史、大部分六部官员,共计二百余人,都在这里嗷嗷大哭。

     阎君出巡正好就来到这里。

     其实就是俩人一起来看热闹,嬴政陷入沉默中,半响喝了一口酒:“有意思。

    往后一些。

    ” 吕雉靠在垫子上,坐在他身边:“谢天谢地,吵死我了。

    ” 阎君法驾整体往后挪了一些,依然看得清楚,声音小一些。

     李世民和他同乘一车,聊天方便,省的打开窗户互相喊话:“真乃奇观也。

    ” 刘病已:“二位虽然见多识广,见过这样的场面吧?” 李世民觉得风疾都要被他们大声哭丧给勾出来了,大臣们什么时候开始拿对着皇帝大哭大嚎作为一种武器?“我听着头疼。

    朱厚熜的心态倒是不错。

    ”当年如果是这样导致的焚书坑儒……我可以理解。

    以前以为魏征是最烦人的,现在看来他还真不错。

     李豫是先来的,他迟疑了一会:“他们哭了半个时辰,声音还是这么大。

    ”倒是厉害,士大夫惯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现在还在用,等着庭杖吧。

    现在的朝政还有人管吗? 赵昚没有进到阎君法驾内,关系没那么好,只是飘在外面,叹了口气:以后宋朝的士大夫不是最坑皇帝的人了。

     嬴政冷冷的说:“他们要是将管皇帝的这份心思,用在抑兼并、括隐田隐户上,天下又怎么会动荡呢。

    ” 文人两大拿手好戏:泼冷水、乌鸦嘴。

     此话一出,皇帝们都冷笑起来。

     土地为何离奇消失,赋税因何神秘减少,日渐减少的缴税户口承担越来越重的税,这才是官员应该经办的事。

    但这事儿得罪人,容易留下奸臣酷吏的骂名,能隐匿或低价购买田产的都是官员,官员就是文人,收了一点委屈能给人编八本故事,受惠的百姓却不能为办事的官员做传记。

     哪一个人不害怕众口铄金?还是骂皇帝更安全一些,可能会被贬,被流放,但名声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