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理学之乱(下)

关灯
火炮的声音不大,带来的事情却极大。

    能让魂魄暂时消散,或者说是聚拢和康复的速度缓慢一些,需要自身意志力坚固,或者是有人喊魂才能复原回来。

     火器和弩一样,在人间、在地府,都禁止人们私自使用。

     阎君们怀疑的盯着武曌,她看起来好像很惊讶的样子,但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她安排了这件事。

     炮轰翰林院——最大嫌疑人就是理学众人。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一个标准的理学士大夫,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规矩,干这种出人意料的事的能力和想象力可能会不太足,想象力是被约束的。

    最标准的莫过于海瑞,你说他能干出这种事吗?哪怕他们想得出来这么个好点子,到哪儿去弄火炮? 嬴政淡淡道:“扶苏说地府中有些人私造臼炮,贩卖给人收藏。

    ”肯定不是匠作监丢失或私下贩卖东西,扶苏的监管很严格。

     有些人就喜欢和法律打擦边球,收藏一些危险品、违禁品。

     打造武器一点都不难,只要有铜,还有几个明朝火器营中死下来的工匠,实在不行来几个会读书学习的匠人,就能造出来。

    火器营出来的工匠极多,不是谁都能到匠作监中工作,那些流落在外的工匠为了不菲的利润铤而走险打造一个‘大型铜摆件’好像没什么问题。

    臼炮的技术难度比弩更简单一点,有石炭就可以做。

    真正难的是那些花样百出的火器,前头有刀头,刀杆中空的神机万胜火龙刀;做成狮虎豹形状内藏火器的火龙卷地飞车。

     一位阎君直接问:“你知道是谁主使的这件事吗?” 武曌一怔,怒极反笑:“阎君以为是我安排此事?倘若是我亲自安排,那炮击翰林院绝不会发生在今时今日。

    必然在他们的集会之处人赃并获。

    ”我的手段比这高妙的多,绝不会授人口实。

     “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李世民皱眉道:“只是问你有没有相应的猜测。

    你那里人来人往,时常谈论地府中的豪强。

    ” 地府也有豪强,不是人间那种犯法也没人敢抓的恶霸,但同样很有钱,格外的仗义疏财又文武兼备,兰陵王高长恭和皇帝们的老岳父独孤信就属于这种人,严格规定了周围人禁止公然围观他们俩,附近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服从命令。

     武曌沉吟片刻,下意识的怀疑杨坚:“与我往来之人都谈论诗文,很少议论政治,更不要提火器等物。

    ”她自己很关注军事这方面的事,和懂军事的人谈论军事。

     “此事干系重大,请阎君下令彻查,找到祸首明正典刑。

    ” 钓鱼钓了快十年,蠢鱼儿终于要来一波巨大的上钩了。

    对面不需要有人推波助澜,本来就这么好管闲事。

    是谁在其中捣乱呢?我钓这理学,是为了表明他们必须被管制,翰林院只是第一步。

    这悄无声息的参与其中的人,肯定也是为谋私利,他的目的是什么?伪造一个我嫁祸于人的场景,想要夺取翰林院。

     阎君们翻了翻人员名单,找了个和唐朝没瓜葛的人去追查此事——去吧张汤、庞籍和包拯。

    看了这么多年的包公案,他竟从未负责查案。

     当前有人使用火炮攻击翰林院,那就说明这件事绝非群体自发的行动。

     武曌佯装要出去批判这些人:“理学无度,无度则不足以慰谕公卿,戒约臣下。

    他们这些愿意为理学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中,还只有六百个是真理学,这理学究竟有多大用处,能管好多少人,清清楚楚。

    我出去给他们讲讲道理,叫他们休做人人自律天下大同的痴心妄想。

    ” 事情有点棘手。

    她本来以为这些道德上细微的瑕疵不会浮现出来,特意去问了几个判官,再三确定了他们能查看的范围。

    本来和方士炼丹一样,谁也不知道其中真假,全靠个人吹嘘。

    对于理学徒众是否切实做到了程朱的标准,她可以随意指摘,谁都拿不出切实证据来证明他们是否做到了。

    结果现在能称量出真伪,真是令人烦恼。

     一旦道德水准可以量化,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殿外有六百人安安静静的跪坐在地上,有些叩首下去,趴着不肯支起身子,有些则是跪坐着,都安安静静的等着一个回答。

    他们扪心自问,现在递交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都是合情合理。

     朱熹已经给他们讲了半天道理,从事应缓得,到凡事不可以激进冒进,再到‘理是太极、阴阳互生’、‘你们现在这就是人欲’。

     这帮人就坚信一点,圣明天子不听我们的话,一定是受了小人蒙蔽,导致我们的观念没能上达天听。

     朱熹默默的走开了。

     围观的官员低声探讨:“当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猜怎么着?” “看老兄你的表情,你一定是被昏君给杀了。

    倘若我所料不错,杀你的昏君应该就在城外沙雕林中。

    ” “我怎么觉得他们像宋江似得。

    ” “比起宋江可差远了。

    ” “唉,不该诏安啊!瞧我干什么,我说的是水浒传。

    ” “你就看每次论功行赏都没有时迁,就知道宋江决不能成功。

    ” 刘邦:“啧。

    ”虽然两军交战时从来不靠时迁这样的人,但按照书中所写,他排名应该往前挪几十位。

     施耐庵戴着斗笠躲在角落里,心生疑惑:他们怎么不嚎啕大哭呢? 儒生们窃窃私语,现在对小说话本和评书也有管制:禁止成为阎君,禁止嫁给阎君、或与阎君谈情说爱、或嫁给阎君的儿子、或娶阎君的女儿,全部禁止。

    只此一个项目,别的都允许。

     “刚刚飞进去一个红衣女鬼。

    ” “那一定是翰林院大学士。

    ” “连姓名都不详,不知道她是什么人。

    ” “那些人厚颜无耻屈居妇人之下。

    还不是李清照”话不能说,他偷偷喜欢李清照的诗,不喜欢她的事。

     “有传言说她是武周则天皇后。

    ” “不可能,还有传言说元朝期间登基的阎君是唐太宗呢,这两个消息必然有一个是假的。

    ”“李唐皇室不在乎这些,但也不可能,我听说他们格外的蔑视人间的皇帝,又鄙夷犯上作乱的臣子。

    如果是则天皇后,怎么会蔑视皇帝?” “仁兄认为她敬重皇帝吗?她是自尊自贵,轻贱他人。

    ” 点燃火炮的人只开了两炮,就被拿着刀枪棍棒斧钺钩叉从翰林院侧门中冲出来的小说家、赶来围观但是什么都没赶上的路人甲乙丙一脚踹翻按在地上。

     小说家们拎着冷艳锯青龙刀、扛着月牙铲,拎着斧头,举着大叉子,还要对兴奋的围观群众解释道:“这是我们写作时观赏的道具。

    没拎过四十斤熟铜棍,写的就生涩。

    ” 路人想了想:“四十斤熟铜棍?轻了点吧。

    ”我都用八十斤的。

     一个宋朝鬼震惊的叹气:“四十斤熟铜棍啊,这是多少钱呢,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