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药师在现代 第152节

关灯
宁栀在乎的是病例,他又不像别人打着搞项目的名义实则捋钱,闻言便道:“只要不让我们贴药材钱就行。

    ” 一个两个的还能贴得起,太多就不行了。

     不过考虑到褚含章和梁恺之的身份,宁栀又觉得让他们跟自己一样做白工似乎不太好,便道:“咱们很缺钱么?实在不行我去外面拉点研究经费?” 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人际关系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发现自己认识的又称得上有钱的似乎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他名义上的爹、李征、王女士。

     这三人里头,如果他开口,宁成周大抵二话不说肯定会支持,但宁成周自身的经济实力摆在那里,能支持的也有限。

     王女士和李征的经济条件好一点,如果他有需要,这两位估摸着应该也会答应赞助点研究经费。

     宁栀不太确定。

     梁恺之和褚含章汗颜。

     现在的小年轻真是不得了啊! 搞课题研究出核心技术,还能自筹经费,衬得他们这些做导师的好没用。

     梁恺之就道:“先别着急,听听冯大校那边怎么说。

    ” 他们这个研究不像西医,用不着什么高大上又昂贵的仪器设备,最多就是人累点,费点药材钱,如果军方手头大方一点,他们也不必拉下脸到处去求人。

     梁恺之也不是生来就这么牛的,年轻没有名气的时候也苦过,跟着导师为了点研究经费到处求爹爹告奶奶,自尊被人扔在地上来回辗。

     他吃过这种苦,现在就特别乐意维护宁栀的自尊,不想让这个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也跟他们一样因为一点小钱而折腰,到处给人赔笑脸。

     在他的潜意识里,宁栀就该像现在这样一直挺直了腰板做人,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

     知识和技术不应该被资本踩在脚底下。

     这是他身为国医大佬最后的倔强。

     为什么这些年国医逐渐式微,西医一直强势崛起?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医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西医发展得好,与之配套的制药、器械等相关行业也能随之发展,可以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这的确是国医比不了的。

     医院也更乐意发展西医。

     就因为搞西医有钱。

     给人做一台手术附带的经济价值可比国医开几副中药大多了。

     而且很多疾病用西医的疗法确实简单直接高效。

     西医也有西医的优势。

     梁恺之也承认,他就是忧心。

     罢了罢了,现在想这些也没用,还是专注眼前吧。

     褚含章可不管梁恺之怎么想,他还沉浸在自己指导的项目终于也有人愿意合作的喜悦当中,抬头正要和梁恺之说什么,看到梁恺之的模样,顿时吓了一大跳。

     “你这是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