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她也念书罢了。

    如此一来,姚氏那榆木脑袋的儿子想要念书就不容易了;二来,她也好借着识字的机会赚些钱财。

    如今她年纪太小还瘦弱不堪,身上还没有一文钱,要做生意或是干点别的,哪那么容易?借着念书的机会,弄一套文房四宝来,帮人抄抄书,或是写一两本话本去卖,起码能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

     杜方菲为了一点药钱不得不把自己卖了,还不是身无分文闹的吗? 想明白了这些,她顾不得外头寒冷,缩着脖子出了门。

     这时已是下晌时分,河边已没有了洗衣的人。

    杜锦宁缩头缩脑地走了好一阵,等过了河又走了一段,身体才感觉暖和起来。

     她抬起头朝四周望了望,只见眼前已是一片农田。

    此时是冬季,田里只剩下了一茬茬的稻谷被割掉后的禾根,以及被摞成一堆的金黄色禾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一阵孩子的读书声从远处传来。

     杜锦宁循声望去,发现声音是从不远处的像是祠堂一般的建筑里传来的。

    她心里一喜,快步朝祠堂走去。

     她行事不敢鲁莽,没有从祠堂的正门进去,而是围着祠堂绕了一圈,终于找到了一处比较合适的窗户,朝里面看去。

     只见一群年纪从七八岁到十几岁的男孩子坐在一张张条桌前,面前放着一本书。

    坐后头的大孩子低着头兀自看着书念念有词,年纪小的正摇头晃脑,齐声朗读。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有那上课不专心喜欢东张西望的学生。

     杜锦宁正踮着脚,想看清楚离自己最近的那个学生的书上的字,就听有人在唤她的名字:“杜锦宁。

    ” 她抬起头,就对上了两双黑溜溜的眼眸。

     “王有根,李宝树。

    ”一个严厉的声音响起。

     那两孩子一激凌,赶紧转过头去,正经危坐。

    杜锦宁也赶紧将身子一缩,蹲到了窗户下的墙根处。

     “先生,是杜锦宁。

    他刚才在窗户外面探头探脑的。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屋子里响起。

     杜锦宁咬了咬唇。

    这是姚氏的儿子杜锦寿的声音。

    原主就是想看看他的书,被罚跪在院子里一天,最后发烧生病。

    杜锦寿的娘姚氏似乎还嫌不够,不停地说各种带刺的话,挑得杜辰生夫妻俩对三房越发不满,根本不管杜锦宁的死活,原主才离开了人世。

     虽说杜锦宁借此有了重生的机会,但对于姚氏及杜锦寿,她是十分厌恶的。

    此时,又是杜锦寿坏了她的事。

     她正想是不是赶紧开溜,一双穿黑色棉鞋的脚出现了在她的眼前。

    她抬起头,正对上一张跟杜辰生相似的脸。

     “伯、伯祖父……”她嚅嚅地唤了一声。

     “宁哥儿,你怎的跑这儿来了?”杜寅生温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