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关灯
出五百钱。

    ”他佩服的看着杜锦宁,“你这话本,看来是写得真的好。

    ” 杜锦宁很高兴。

     她当然不是为了那多出的五百钱,也不是为了章鸿文的夸赞,而是因为事情朝她期望的方向发展了。

     “我尽量吧。

    ”她道,“不过可能得两三天时间。

    ” “也不急,慢慢写,最重要的是写得精彩。

    ” 章鸿文也不希望杜锦宁为了赶工而导致质量下降。

    关嘉泽的眼界向来很高,要是杜锦宁为了早点写出话本来粗制滥造,关嘉泽不光不会再买下一册,对杜锦宁的印象也会变差。

     他跟杜锦宁是同村的,他能跟关嘉泽结识,是这次借了杜锦宁的光,他不希望杜锦宁被关嘉泽看低了。

     “章大哥,我今儿个去看了你们书院,真是好气派呀。

    ”杜锦宁用十分羡慕的口吻道,“我要是能你去你书院念书就好了。

    ” 一说到这个,章鸿文就十分得意:“可不是。

    这可是京中的关大人和几位漓水籍的官员一同出资兴建的,里面的先生最差的都是廪膳生,举人也有好几个,而最有名的是袁修竹老先生,他可是进士,致仕后回来任职的,这书院有一半是他出资兴建的。

    按理说这书院本应该袁老先生做山长的,袁老先生以年岁过高,不愿意操劳拒绝了,推举了如今的山长。

    我们书院的藏书楼足有上千本书,都是这些官员捐献的。

    我中午的时候不歇晌,就去藏书楼里看书。

    ” 第49章没准能成 说到这里,他看向杜锦宁:“以你的资质,要是去了我们书院,那定然是如鱼得水,前程可期啊。

    ” 杜锦宁似乎也被他说得兴奋起来。

     她面庞发红,眼眸发亮,语速极快地接话道:“那如何能去你们书院呢?是不是要考试?如果我求求关七少爷,不知他能不能通融,帮我在山长面前说一下情?” 章鸿文一愣。

     他前面说那一大通话的时候,仅仅是以自己的书院为荣而已,也感慨像杜锦宁这样的资质,不能去书院,很是遗憾而已。

    在他的潜意识里,杜锦宁是不可能去他们书院念书的。

     且不说花费甚大,杜辰生不会送她去,便是杜锦宁连启蒙的私塾没上过,这就不合书院的要求。

     博阅书院,收的可都是年纪轻、有一定的学业基础、资质尚佳、有志于要考秀才的学子。

    蒙童是不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