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关灯
慕远朝章鸿文笑着点了点头。

     章鸿文以前跟他们一伙儿玩,全都是因为杜锦宁的缘故。

    他本身的才华家世性格并无出彩之处,齐慕远、关嘉泽跟他的交情也只泛泛。

     所以章鸿文到了京城,第一个想要找寻的就是杜锦宁。

     章鸿文这才如梦中惊醒一般,作揖回礼,不过说话却是结结巴巴的:“我、我来考试。

    想着到了京城就见面了,不、不必提前写信。

    ” 杜锦宁装作没看见他的不自在,问了他一路可好,又问候了他的家人,这才问道:“鸿文兄刚才说来考试,不知你是准备考哪一科?” 杜锦宁这样问,是因为现在的科举考试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当初陆九渊他们教育部要把杜锦宁写的《物理》、《化学》两本入门书推广出去,杜锦宁就告诉他们,上行下效。

    只要科举考试的内容涉及到这两门学科,书生们就会主动去学习。

    而且他们也不必为各级书院培训老师,只要他们宣布这个消息,自然就会有老师出现。

     当时陆九渊等人还将信将疑。

    不过杜锦宁从来不空口白牙,她说的话都是十分靠谱的。

    教育部便赶紧请赵晤拟旨公布,要在去年的府试考这两门学科,当时由杜锦宁的印坊印出的《物理》、《化学》顿时被qiǎnggòu一空,各书院也请到了教这两门课的老师。

     大宋以前虽没有开这两门课,但自古就有天生喜欢研究此类知识的人,这在以前,被统称为格物学。

    只是这些学科没有系统的理论,这些人都是野路子出身,甚至有些人都没上过学。

     野路子不要紧,没上过学也不要紧,这不是朝庭要考这两门学科了吗?看不懂的学子或是书院的先生,知道有这些人后,必要去请教一番。

    请教之后自己懂得了,那么这人自然而然就能成为这类学科的老师。

     但杜锦宁自打给赵晤展示了蒸汽动力这后,赵晤就忍受不了这样慢慢培养出来人才这样从零开始培养,到最后能用上,起码得花费十年功夫,赵晤实在等不得。

    于是杜锦宁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直接开个恩科,专招这方面的人才。

     去年府试,《物理》、《化学》取“优”的人,今年就可以到京城来,参加恩科考试,朝庭会根据需要录取相应的人数。

     取“优”,至少是百分制里的八十分了。

     这个消息对于某些考生来说,简直是天降鸿福。

     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天赋是有差异的。

    在古代科举一味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