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
什么都没说。

     杨妈妈暗暗擦了擦泪,脸上转出笑意上前对朱氏道:“太太,您瞧瞧,眼前这么好的哥儿姐儿,您有什么好伤心的,等姑娘出嫁,宗哥儿娶了媳妇,您抱了孙子,当上祖母,享福还在后头呢。

    ” 续宗已经直着脖子道:“我要考状元,骑大马,才不娶媳妇呢。

    ”朱氏这下是真的笑了,拍一拍儿子的后脑勺:“娘啊,只望着你平平安安的,也不想你考状元了。

    ”说着朱氏望一眼侍立一边的婉潞,伸手把她拉过来:“娘也望着你平平安安,嫁进赵家之后,夫妻和睦,长辈疼爱,别的,也就不盼了。

    ” 婉潞抬头,见朱氏眼里除了慈爱没有别的,心里的坚硬其实早已粉碎,但怎么也叫不出那声娘,脸上露出微笑,手反握住朱氏的手:“是,女儿知道了。

    ” 朱氏眼里闪过一丝失望,但随即就消失不见,一手拽着一个孩子:“来,今儿过年,都喝一杯,以后都要平平安安。

    ”婉潞和续宗坐到她身边,举杯对她敬了敬,各自饮尽杯中酒。

     外面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时交子时,又是一年翻过,杨大叔带着人在院子里也开始放鞭炮,侧耳听听,四老爷家的鞭炮声似乎是最大的。

     杨妈妈笑着道:“太太,四老爷家今年买了一万响的鞭炮回去,听说是那边大奶奶出的钱,要炸一炸晦气,要我说,他家的晦气是炸不走的。

    ”朱氏了然一笑,新年该有新气象了。

     第25章 --> 正月十七,朱氏请了十二众僧人,办了平老爷满周年的道场,族里也有人来上香的。

    八太太和朱氏相得,自然一大清早就来到宅里,手里还拿了两匹绢,一匹绛紫一匹浅红,说是送来给朱氏娘儿俩裁衣衫的,这满了周年,就能穿间色了。

     朱氏也不和她客气,吩咐杨妈妈收下,嘴里笑道:“就这样两匹,裁一件衣衫也不够,八太太好大面子。

    ”八太太拈起一块梅花饼,白朱氏一眼:“得,人巴巴地从箱子底下翻出来的好东西,你还嫌少,拿来,等我送给四嫂去,她定不嫌。

    ” 杨妈妈早把东西收起来,见她爱吃这些小点,又吩咐丫鬟端上两样新鲜点心,笑的满脸皱纹都舒展开对八太太道:“八太太,您可要常来,您来了,我们太太也晓得外面的新鲜话,人也能欢喜些。

    ” 八太太正和朱氏互相嘲笑,听了这话收起笑容道:“六嫂你不晓得,过这个年,四嫂可一点也不舒心,从初二就吵到现在,前儿过元宵又吵起来,差点就去请对方亲家去了。

    ” 四太太家闹的越凶,越是朱氏想看见的,只是可怜了旺宗,朱氏心里一叹,这才开口:“算来刚满月,就闹成这样,也不晓得旺宗侄子怎样了?” 说到这个侄子,八太太顿了顿:“哎,虽说四伯四嫂是那样的人,但旺宗着实和他们不一样,明白道理,读书又聪明,可惜遇到这样的爹娘,娶了这么个媳妇,也是命苦。

    ” 朱氏听的有些黯然,杨妈妈已经来报族里旁人也来了。

    来的就是那几位太太,她们的孩子都托了朱氏的福得以上学,这宅里有事,自然也赶了来,不一刻已聚满一堂,瞧着倒比平老爷停灵那几天还热闹。

    各人也带了些礼来,不外就是白酒,鸡蛋,挂面等物,甚而至于还有带红糖的,朱氏命杨妈妈统统收了进去,捧出茶来吃茶。

     四太太不在,五太太就是年龄最长的,坐了首位,众人吃茶闲话,不外就是过年的时候裁了什么好衣裳,打了什么新首饰,这各家也有到议婚年纪的子女,打听下有没有亲戚中的子女有对的上的。

    一时说的也还热闹。

    突然有一个年轻小媳妇笑道:“四婶子平时遇到这样事情,是跑的最勤的,今日倒不见她来。

    ” 这满堂的人,都愣了一下,朱氏瞧向说话的,见是自己侄子辈的一个小媳妇,娘家姓贾,外人都称她为贾大嫂,有人已撇嘴笑了:“侄媳妇,你来这里的日子浅,不晓得四嫂家的事情,她啊,这些日子怎么忙的过来?” 说着用粉色帕子捂住嘴笑,说话的是九太太,辈分虽高,年纪却小,和贾大嫂还是一年进的平家。

    贾大嫂的公公,婉潞要称一声大伯父的,七年前病死,那时她的丈夫也才十五,族里的二老爷三老爷是早已去世,族长这个位子才轮到四老爷头上。

     四老爷见她家公公没了,婆婆又是个病秧子,本还想把她家的家产也谋了过来,幸得那时初为族长,在族里还没什么根基,又兼她婆婆有劈着,忙忙地在百日内把她娶回来,说要撑门立户。

     忙完这些,她婆婆也就油尽灯枯倒头而去,贾大嫂那年虽才十六,却也晓得些艰难,和丈夫两人在家里把门关得紧紧,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