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大的家,上面婆婆又是个不大好伺候的,下面兄弟妯娌侄子侄女,事情多如牛毛,虽有潘氏在旁协助,可潘氏没进门前,楚夫人已经管家管了十来年了,能得月太君说个好字,自然不是什么软弱无能之辈。

     若是人人都似月太君一样,喜怒形于色,那倒还是件好事。

    婉潞打个哈欠,侯府明面上看起来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妯娌们也相处和睦,从最上面的管家再到最下面做粗使的,都规规矩矩,绝不肯踏错半步,子弟们管束的也极为严格,堪称京城勋贵之家的典范。

     可是事实并不如此,就拿眼前一件事来说,侯府的世子到现在都没请封,虽然说按道理该是侯爷的长子赵思尔继承,他是侯府嫡长孙,从小被寄予厚望的,谁知长大之后才干只是平平。

    见到书本就头疼。

    不喜文那练武也成,不过赵思尔连弓都拉不动,还谈什么上场? 文不成武不就,旁的杂学那倒是一学就会,生的一双极巧的手,首饰掉了珍珠,玉镯碎成两半,他都能拿过来弄和原来一摸一样。

    又长了一张甜蜜蜜的嘴,青楼妓子很是喜欢他。

    若他不是长子,在父兄的庇护下,倒可以做个富贵闲人了此一生。

     偏生他又是嫡子嫡孙,侯爷恨铁不成钢,也曾下死力打过他,只是怎么打也不行,指望娶个媳妇进来管束,偏生潘氏贤惠太过,为拢住他的心还在房里放了两房妾。

    赵思尔才名没得,又在外面添了个好色的名声。

     三爷比兄长要好一些,但从小没被当成侯府继承人培养的他,言谈举止在侯爷眼里总要逊色一些。

    婉潞的丈夫就更不消说,上面还有两个嫡亲哥哥,从来就没想过继承侯府,娶个老婆,谋份官职,等时机成熟了带着老婆孩子出去外面做上几任外任,一来可以见识一下,二来省得在家气闷。

     自己的儿子如此,偏偏此时又出了个出类拔萃的赵七爷,他是四老爷的嫡长子,大名思文,年纪虽在兄弟辈里面算小的,但已是久负才名,十三岁时以一篇京都赋誉满京城,震惊的皇帝都知道了,下旨召见了他。

     赵思文在御前毫不迟疑,应答如响,皇帝当场就下诏欲赐他同进士出身,召入翰林院。

    若不是当时御前伺候的首辅称此子年纪太小,还该多加磨练。

    赵家此时就是兄弟两翰林了。

     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娶的媳妇又是郡主,别说侯府自己人,就算是外人都在猜测是不是今上想送自己甥女一份礼物,等时机成熟就下旨册封赵思文为侯府世子? 有这样一件事出在面前,侯爷就算下了决心想上请封世子的折子,也要思虑下皇帝的意思。

    毕竟赵家这些年虽然看起来风光依旧,但在朝中势力大不如前。

     二十年前老侯爷敢在宫里下诏,招老侯爷的长女赵致柔进宫的时候上表力辞,称自己女儿娇痴太过,不堪天子之配。

    那是因为老侯爷晓得宫里太后的脾性,这样的诏书看起来是恩宠,实质不定会惹来灾祸。

    推辞了进宫,让女儿嫁个一样的人家,再结一门姻亲,胜过进宫那表面风光。

     果然太后只叹息一句有父如此,其女可知就准了老侯爷的奏折。

     今时今日,请封侯府世子的大事上,侯爷就不敢忤逆当今的意思,只是皇帝陛下也从不主动说起,侯爷也就继续揣测陛下的意思,侯府的世子之位,还是那么遥遥无期。

     有眼色的下人们已开始偷偷对赵思文示好,当然,这一切都做的让人看不出痕迹。

    婉潞在榻上翻一个身,外面蝉声阵阵,真不适合睡午觉。

     “六婶婶起来了吗?”这清脆的声音一听就是秦氏的,丫鬟恭敬地回答也传入耳里“三奶奶四奶奶,我家奶奶还在歇着,两位奶奶先请在这里喝茶。

    ” 婉潞从榻上直起身子,笑着往外招呼:“三嫂四嫂请进来吧,天太热,我也睡不着。

    ”竹帘被掀起,走在前面永远笑吟吟的自然是秦氏,水氏人如其姓,像水一样温柔。

    见她们双双联袂而来,婉潞早已下榻用手挽着鬓边的乱发:“两位嫂嫂这么大热的天不在家歇着,跑来我这里难道是要给做弟妹的好东西?” 春燕她们已端上了茶,夏日谁也不用热茶,只是把茶壶放在水里镇着,也不用冰,冰性太凉,用的太急了对身体不好。

    见春燕她们端的是茶,婉潞急忙吩咐:“还有酸梅汤没有?上那个吧,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