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做媒人明岳定亲

关灯
端到西耳房去了。

     进门后,他往梅香和淑娴手里各递了一个碗,“快些趁热吃。

    ” 淑娴不好意思,“大哥吃吧,我不吃。

    ” 黄茂林把筷子塞进她手里,“我晌午吃了两大碗干饭呢,这会子一点都不饿。

    你们吃饭吃的少,可不就要多吃两顿。

    ” 梅香接过碗先喝了一口水,立刻高兴地眯起了眼睛,“好甜。

    ” 黄茂林笑了,“我没敢把太多糖。

    ” 梅香把鸡蛋夹开,自己只吃了鸡蛋白,鸡蛋黄给黄茂林吃了。

    梅香从小就不爱吃煮鸡蛋黄,她总觉得噎的慌。

    但庄户人家谁敢把蛋黄扔了呢,正好,小两口一人吃一半,黄炎夏还觉得儿媳妇贴心,吃个鸡蛋还分儿子一半。

     淑娴把自己碗里的馓子往梅香碗里夹了一些,“嫂子多吃一些,吃夜饭还早呢。

    ” 梅香如今确实一顿吃不多,到最后,又是黄茂林帮她把剩下的全吃了。

     外头的雪越下越大,黄茂林有些发愁,“茂源眼见着就要成亲了,这雪这样大,办事可不方便呢。

    ” 梅香笑着劝慰他,“你莫愁,等到了腊月底,定然就好了。

    这大雪都十来天了,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停了。

    ” 黄茂林把手放在火盆上烤烤,“我听说前儿有人家家里房子塌了呢,可真是糟心。

    ” 梅香也跟着叹了口气,“可不就是,我听阿娘说,明岳家里的屋子也塌了一间。

    ” 黄茂林问梅香,“他们爷儿几个都勤快的很,整日到处做活,多少也攒了几个银子,怎地不把房子修一修。

    ” 梅香把线头咬断,“虽说攒了几个钱,可明岳跟我同年的,到现在还没说媳妇,他弟弟比他只小了一岁多。

    敬杰叔父家里四个儿子呢,且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眼见着都要长大了。

    若是把钱拿去修房子,可怎么给他们说媳妇呢。

    ” 黄茂林拨拉了一下火盆里的炭火,“都说多子多福,要是儿子太多了,家底太薄,也糟心。

    说不上媳妇,爹娘心里多难过。

    ” 梅香点头,“可不就是,明岳他阿娘都快急坏了,整日到处托人给明岳说亲。

    可人家一看他家里三个弟弟都长大了,田地也没有多少,房子矮的矮、塌的塌,哪里是那么容易说的。

    ” 三个人正说着明岳家的事情,杨氏回来了。

     黄茂林把身边的小板凳递给了杨氏,“阿娘坐下烤烤火,外头风大不大?” 杨氏在火盆上搓搓手,“大的很呢,雪也大,我这一路过去,一个人都没碰到,都在家里窝着呢。

    得亏头先你们爷儿几个勤快,多砍了些柴火,不然如今哪里能烤火呢。

    ” 淑娴帮杨氏把身后的衣裳捋了捋,“阿娘,二哥咋没跟您一起回来呢?” 杨氏笑了,“如今雪太大,茂松也不出去了,你二哥好容易找到人玩了,不到人家吃饭他也不肯走的。

    ” 梅香笑着问杨氏,“阿娘,如何?六婶怎么说的?” 杨氏想了想才回答梅香,“你六婶说,既然是你娘家的亲堂妹,自然是不差的。

    等她夜里问过你六叔和茂松的意思,若是都同意,再往你娘家去求亲也不迟。

    你肚子大了,后头的事情就别管了,要是两边都有意思,交给我来操持,我也赚一坛媒人酒过年喝。

    ” 梅香笑了,“阿娘赚到了媒人酒,定要分给我一半。

    ” 杨氏哈哈笑了,“都有都有。

    ” 杨氏笑过了之后,盯着梅香的肚子看了看,一想到茂源快要成亲了,要不了多久她也会有亲孙子,顿时心里也高兴了起来。

     “等这大雪天过去了,找屠户来把猪牵走,留一头给茂源成亲用。

    茂源成亲一头猪定是用不完,剩下的留着咱们过年吃。

    ” 淑娴插了句话,“阿娘,二哥成亲的东西,咱们还没预备呢。

    ” 杨氏摆摆手,“不急,雪一停,我几天就能预备妥当了。

    春上你大哥用过的好些东西都能再用的,无非就是准备菜。

    猪肉是家里的,豆腐是家里的,我办过一次了,这回更快些。

    等到了过年,你表姐又来了,家里又多个人了。

    ” 淑娴笑了,“等明年,家里人更多了,还有侄儿们呢。

    ” 杨氏高兴地咧嘴笑了,“可不就是。

    ” 梅香在家里才念叨明岳,明岳那里忽然就有信了,可对韩敬杰一家来说,这事儿真说不上是好事。

     明岳十六周岁了,仍旧没说亲,韩敬杰两口子急的什么似的。

     叶氏也跟着着急,明岳是个好孩子,虽说家里穷了一些,可人家一家子都勤快呀。

    明岳和弟弟整日跟着韩敬杰到处找活儿干,这一二年间,也攒了几两银子。

    但几两银子对这个家庭来说,真派不上大用场。

     这回下大雪,家里的厨房塌了,正房后面开裂了,韩敬杰找了两个大木桩顶住了,暂时没有问题,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了。

     韩敬杰夫妇托人给明岳说亲,说了一年都没成果。

    人家一看,家里这样穷,一窝子儿子呢,闺女来了还不得受穷受苦。

     柴氏原本想说个和自己一样的,娘家穷,能干能吃苦。

    可那样人家的女娃,要的聘礼都高。

    柴氏自己家里当时也是要了好几两银子的聘礼,韩敬杰问韩敬平借了一大半才娶了柴氏。

     夫妻二人如同被压弯了腰,整日愁眉不展。

     这一日,叶氏正在倒坐房里坐着。

    她和兰香一人掏了个火炉,把脚搁在上头烤,用一件破棉袄包住了腿和火炉,一小会子,里头立刻热烘烘的。

     今儿是背集,南边的小窗户只留了一条缝隙。

    若有人来打油,会扯一扯外头的绳子,里头的铃铛就会响。

     叶氏正和兰香有一搭没一搭地说闲话,忽然,铃铛响了。

     叶氏拿起腿上的棉袄,起身把窗户打开了,伸头一看,只见周媒婆站在了外头。

     周媒婆笑着和叶氏打招呼,“侄媳妇,老婆子在家闲着无事,来找你闲话来了。

    ” 叶氏有些纳闷,周媒婆一向是无利不早起,她去谁家,必定就是有目的的。

    如今自己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没定人家,难道是来给孩子们说亲事的?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叶氏立刻笑着和周媒婆说话,“婶子能来,我高兴着呢。

    兰香,快去把大门打开,让你周阿奶进来。

    ” 兰香跑到门楼把大门打开了,周媒婆进来后笑着对兰香说了句好孩子,然后到倒坐房和叶氏说话。

     自从明朗把学堂接到手之后,叶氏每天都要去学堂给孩子们做晌午饭,兰香也跟着在那里吃。

    如今家里只有早上和夜里两顿饭,故而厨房里也不再备热水。

    娘儿两个晌午在学堂里都喝过了汤,临走时用水釜装了一些热水。

    叶氏吩咐兰香从水釜里给周媒婆倒了一些热水。

     这水釜还是叶氏最近才添置的,贵的很,冬日里可以存热水。

    有了这个东西,一天到晚都有热水喝。

    叶氏还想着给梅香也添置一个。

     周媒婆喝了一口热水,开始和叶氏寒暄,“侄媳妇如今的日子真美呀,我老婆子一辈子都想不到了。

    ” 叶氏忙客气道,“看婶子说的,我也是个种田人,田里地里,哪一样我不干呢。

    倒是婶子,一辈子不下田地,我们都想不来呢。

    ” 周媒婆嘿嘿笑了,“都说侄媳妇是个实诚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我今儿来,是有事情跟侄媳妇说。

    ” 叶氏忙正色道,“婶子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

    ” 周媒婆笑着看了一眼兰香。

     叶氏想了想,“婶子放心,我这个小女儿,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