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宴宾客十二生肖

关灯
子也没有别的牲口。

    家里十几只鸡就在前院随便活动,也不用人管。

     昨儿梅香送了许多剩菜,杨氏热了剩菜剩饭,招呼一家人吃饭。

     黄茂源回来的时间不定,杨氏给他留了饭菜在锅里。

     一家人正吃着,黄茂源回来了。

    杨氏立刻去厨房端了饭菜来,黄茂源连吃带喝,很快就结束了一顿晌午饭,然后起身就走了,外头正有活等着他呢。

     黄炎夏见两个儿子整天都忙忙碌碌,心里很是高兴。

    忙好啊,说明日子有奔头。

    下午,黄炎夏把黄茂源要用的草料都准备好。

     黄茂源除了自己的骡子要吃草料,他还代卖草料。

    他自己没时间处理,都是黄炎夏帮着干。

     第二天上午,黄茂林托黄炎夏把话带给了郭舅妈。

    刚吃过了晌午饭,郭舅妈就和郭二姨一起赶了过来。

     如今又不是农忙,妇人们在家里闲着没事,能多份营生,有什么不好的。

     姑嫂两个一进门,小夫妻就出来迎接。

     一起说了一阵子客气话后,郭舅妈直奔主题,“茂林,茂林媳妇,难得你们有了来钱的路子还惦记着我们。

    你们放心,把做法教给我们,剩下的不用你们操心。

    ” 梅香笑着点头,“有舅妈和二姨在,我就能时不时躲个懒了。

    ” 郭二姨摸了摸慧哥儿的小手,“你带着孩子呢,哪里有时间做这些。

    说起来你真是手巧,居然能琢磨出那样的东西。

    ” 梅香忙摇头,“都是茂林哥跟我说的,他在省城看到了,当时买了一套拿回来给我看的。

    二姨不晓得,那一套馍馍从省城带回来,都快馊掉了。

    ” 郭舅妈和郭二姨哈哈笑了,笑过之后,三人一起去了跨院。

     梅香已经把面粉和酵头准备好了,和面不用梅香动手,姑嫂两个都是经年的主妇,拿手的很。

     活好了面之后,三人一起说闲话,等面醒好了,梅香去前院把慧哥儿交给了黄茂林,她开始和郭舅妈二人一起做喜馍。

     郭舅妈见梅香拿出一堆的东西,什么叉子、梳子、筷子和剪子,忍不住咂舌,做个馍馍,倒要这么多东西。

     这东西就是个巧,看明白了之后,反复捏两遍就会了。

    东西做好了之后,梅香立刻在厨房上蒸笼开始蒸。

     三个妇人一起动手,因是头一回大量做,速度不免有些慢。

    一个下午,只做了二十多套,剩下的留着明天上午继续做。

     第二天,郭家姑嫂一大早又来了。

    她们两个说好了,来干活归干活,不在外甥家吃饭。

     这回,不用梅香动手,二人一起很快把剩下的做好了。

     四十套白面做的十二生肖,装了满满一挑子。

     黄茂林订好了价格,刨除掉本钱,算了算利润,一家能得三四十文钱的样子。

     黄茂林当着郭舅妈和郭二姨的面算账,他算的精细,面粉钱、柴火钱一样不少。

     郭家姑嫂也不介意,亲戚之间一起做生意本来就难,若是不把账目算清楚了,早晚得闹掰。

     郭舅妈笑着夸赞黄茂林,“我们不过来干一会子活,就得了几十文钱。

    以后再不用外甥媳妇动手,我们两个就能做好。

    说起来,这路子是你们想的,地方用的也是你们的,若还让你们跟我们一样干活,到哪里也说不过去。

    平日里我和你二姨能忙得过来,若是实在太忙了,外甥媳妇你再给我们搭把手就行,你还得带孩子呢。

    ” 黄茂林笑了,“舅妈和二姨以前照顾我良多,我心里不知道怎么报答二位长辈,才想了这个法子,却还是要劳动二位长辈。

    ” 郭二姨摇头,“帮衬是帮衬,生意是生意,就照你舅妈说的办。

    今儿的份额都做齐了,我们先回去,你们把账目做好,到了月底再结账。

    只要有活了,只管去叫我们。

    ” 姑嫂二人说清楚了事情,立刻就走了。

     当日下午,那人来挑走了喜馍,还付了剩下的钱。

     头一笔生意这样顺利,让黄茂林和梅香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黄茂林就在门口多挂了幡。

    除了黄家豆腐坊,又多了个十二生肖喜馍的幡。

     那家人把喜馍往各家亲戚一送,立刻又有人来问。

    十二生肖凑在一起多好看呢,比那单纯的馍馍看起来喜庆多了。

     陆陆续续先后有人来定喜馍,因十二生肖难做,价格比镇上原来那家的喜馍略微高一些。

    魏家喜馍铺见黄家一来就开始抢生意,自然是不高兴。

     但做生意凭本事,黄茂林只做十二生肖,传统的喜馍他不做,并未抢夺魏家原来的份额。

    但黄家的加入,多少还是影响了魏家生意。

    若愿意多花钱,就来黄家,若不想多花钱,就去魏家。

     刚开始的十二生肖做得比较简单,只是有个样子。

     郭家姑嫂加入后,梅香带着她们一起改良十二生肖。

    比如做龙,用玉米面,可以做成金龙。

    比如做兔子,安两个红豆做眼睛,更好看一些。

     黄茂林头脑灵活,人家来定喜馍的时候,他会问一问干甚用的,若是小孩子出生,他建议人家按照孩子的生肖单独做一样,或者把生肖这种多做一些。

    若是老人家过寿,他还让梅香等人做一些寿桃。

     这也是郭舅妈想出来的,单做十二生肖,不免寡淡。

    比如老人家做寿,做个大寿桃多应景。

     若是人家做生意的开张,还可以用玉米面做金元宝。

     三个女人自从开始做喜馍,每天都想换花样。

    三个人一起捏了毁,毁了再捏,喜馍的花样越来越多。

     黄茂林把所有花样分门别类,人家一来,逐一念给人家听,你想要什么样的,我就给你什么样的。

     黄家喜馍铺子一炮打响,名气渐渐赶上豆腐坊了。

     魏家坐不住了,他家的馒头一点新意都没有,就在上头点了个红点。

    谁家办喜事不想图个热闹,多花一点钱就能买到花样更多的,何乐而不为。

     魏家也开始研制十二生肖,他们通过别人的手从黄家买了许多样式回去偷偷琢磨。

    刚开始做得不伦不类,渐渐也有了些样子。

     但凡是讲究个先来后到,黄家毕竟是先弄出这个,外头人都觉得人家那才是正宗的。

    魏家只能靠着降低价格拉过去一批客人,但黄茂林始终没有降价。

     他家里有豆腐坊,并不全靠做喜馍。

    魏家能平分秋色也好,省得黄家一家独大遭人惦记。

     临近年底,办喜事的多,郭舅妈和郭二姨常过来,梅香家的灶就没歇过。

     到了月底,黄茂林盘账。

    家里做了二十天的喜馍,除掉成本,一家分了七八钱银子。

     郭舅妈和郭二姨非常高兴,她们一个妇道人家,到哪里去挣这些银子呢。

     一眨眼又到了十月间,这期间,黄茂源也办了乔迁宴。

     黄茂林两口子当日把孩子交给叶氏,去二房帮了一天的忙。

     因乔迁宴是以黄茂源的名义办的,郭家和韩家都没去送礼。

    杨家人都来了,闫氏在女儿家里转了一圈,看得羡慕不已。

     闫氏倒是想从红莲手里抠些银子,但红莲不当家,黄茂源给她钱她也不要,都给了杨氏。

    如何和娘家人打交道,还是交给婆母去操心吧。

     乔迁宴当日,宾客的数量比黄茂林办的时候少了许多,但也开了近二十桌酒席。

     一样的流程,一样的热闹。

     杨氏当时激动地差点掉眼泪,这是她儿子的屋子,她儿子终于顶门立户了。

     黄茂林内心非常感慨,他和弟弟分家了,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好好的,兄弟二人守望相助,一起在平安镇创下一份新的家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