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情渐浓慧哥周岁

关灯
梅香过完生日后,慧哥儿已经有十一个月了。

     他开始不满足于成天被人抱着,两只脚总想沾地。

    因他穿的鞋是软底鞋,不大适合在地上走。

     梅香偶尔架着他的两只胳膊让他在床上或者榻上走动。

     慧哥儿两只小脚只要沾到东西,立刻就开始往前迈。

    若是大人跟着他往前走,他来来回回的捣腾也不知道累。

    若是架着他人不走,他就站在那里蹦蹦跳跳。

     从九个月开始,慧哥儿就总想蹦。

    梅香担心他的小腿太软没长结实,不敢让他蹦的太狠。

     如今都十一个月了,蹦一蹦也行。

     梅香知道慧哥儿很快就要开始学走路,光穿这种软底鞋肯定不行了。

    说是软底鞋,其实就是厚一些的袜子。

     梅香又赶紧给慧哥儿做了两双小鞋,小孩子的脚嫩,鞋子不光要做大一些,还得软活。

     梅香按照慧哥儿的小脚又放大了一些,做了两双春天穿的鞋。

     鞋做好了之后,梅香并没有立刻给慧哥儿穿,而是反复揉捏两双小鞋,等小鞋子柔软了之后,再下水洗。

    洗过了之后晒干,晒干了之后再揉。

     直等小鞋子柔软的不再硌脚,梅香才敢给慧哥儿穿。

     穿上了带底的鞋子,梅香开始把慧哥儿放在地上。

     孩子学走路可不容易,他自己辛苦,整日跌跌撞撞的。

    大人弯着腰,更是累。

     叶氏提前告诉梅香,让她用两条洗脸手巾做了根绑带,绑带系在孩子嘎吱窝下,从后面拎着他,大人不用一直弯腰。

     自从梅香怀孕后,叶氏每次见女儿都要提醒她,“女人的腰可要爱护好,怀着孩子多累呀,身上一天吊着几十斤的重量,沉甸甸的。

    若是一两日也就罢了,这一怀就是十个月。

    等孩子生下来,整日抱在怀里,手也酸腰也疼。

    你这还是头一个,若是腰伤了,后面可怎么弄呢!别看你身子骨好,但也经不住这样日复一日的煎熬。

    ” 有了叶氏的时时提醒,梅香从不仗着自己力气大而不爱惜自己的身子骨。

     慧哥儿一学走路,梅香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绑带拉着他。

     慧哥儿可不管是绑带拉着他还是爹娘架着他,只要两只小脚能沾地,他就来来回回的走。

     就在慧哥儿刚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黄家的喜馍铺子渐渐又开始有人来订货。

     正月间除了生孩子,其余办喜事的少。

    一进二月,各种各样的喜事都开始操办了。

    许多都是想趁着春上天气暖和,又是农闲,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家里多了小柱,每次做喜馍的时候,梅香都会去帮忙一起做,小柱在一边带着慧哥儿玩。

     小柱的屋子在正院西耳房,因家里人少,他单独住了一间。

    小柱来的时候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这也是时下的规矩,师傅收徒弟,徒弟任你管教,但你得负责他的吃穿。

     梅香把黄茂林的几件旧衣服改小了,预备留给小柱穿。

    小柱也不嫌弃,反正都是干活穿的。

     吴掌柜中途来过一回,叮嘱他好生听师傅师母的话,勤快一些。

     郭家姑嫂听梅香说过小柱勤快老实之后,也不再多问。

    外甥大了,如今管着这么大一片家业,什么事情他心里都有数,倒不必我们这些妇道人家啰嗦。

     梅香过完生日之后,那根金簪子就一直戴在头上。

     叶氏最先发现,也是很为女儿高兴。

    可着整个平安镇,能戴金簪子的也不多。

     郭家姑嫂见到梅香的金子并未说话,人家小夫妻情份好,儿子都生了,且外甥媳妇又能干,当的起一根金簪子。

     再说家里的豆腐坊,自打黄茂林到县里联系了几个买家之后,隔两三天他就要去县城送一次货。

    因他常去县里,家里有时候便顾不上。

     黄茂林与黄炎夏商议,“阿爹,往后我们往乡下少去一些可行?倘若我不在家,梅香要带孩子,小柱还小,阿爹一个人里里外外如何能忙得过来?照往常那样,咬一咬牙也不是撑不过来。

    但儿子想,我们一家子整日这样忙忙碌碌,为的是甚?还不是想让家里人过好一些。

    若为了多挣几个银子,累的阿爹风里来雨里去,梅香整日忙忙叨叨连梳洗都没功夫,这日子不但没过好,反倒越过越糟糕,无非是一个月多个几两银子罢了。

    ” 黄炎夏看了他一眼,“你小子如今连一个月几两银子都看不上了!” 黄茂林忙笑着解释,“阿爹说笑了,儿子连一个铜板都看得重,更别说一个月几两银子了。

    但这银子哪里能挣的完,如今镇上天天都有人,已经不分逢集和背集了,豆腐本来就比以前卖的多,再加上如今儿子往县城里送货。

    这两项的进益,总抵得过乡下卖豆腐的收成。

    ” 黄炎夏仍旧有些舍不得,“你不去乡下,人家最多不吃豆腐,但你却要白损失许多。

    ” 黄茂林想到以前陈掌柜给他的建议,“阿爹,不如我们找几个人代卖?咱们家只管做豆腐,有人想卖豆腐了,到咱们家来进货,咱们把价格放低一些卖给他们,他们自己挑了到乡下去买,赚个差价。

    这样一来,咱们不用那么辛苦,多少也有些赚头。

    ” 黄炎夏瞥了他一眼,“你就不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万一人家从你这买豆腐,却跟你打擂台,岂不白忙活一场。

    ” 黄茂林笑了,“阿爹,头先来的陈掌柜跟我说过。

    这代卖也是有规矩的,不是他想在哪里卖就在哪里卖。

    我跟他签好契书,镇上这几条街谁也别想来沾染。

    再者,他们卖的豆腐价须得与咱们家一样。

    ” 黄炎夏不置可否,“先这样吧,这代卖的人岂是好找的,且得慢慢寻摸着。

    你去县城也不是天天去。

    你若不在家里,早上我带着小柱磨豆腐。

    磨完豆腐我挑着出去卖,我让淑娴过来带孩子,又有你媳妇和小柱,你别小瞧我们这些老弱妇孺,照样能把家里打理好,你只管去忙你的。

    我这些日子帮你问一问,如果有人愿意干,找一两个人也就罢了。

    ” 黄茂林点头,“那就辛苦阿爹了。

    ” 梅香也赞同这个法子,全指望黄炎夏一个人挑着担子下乡,每天得出去两趟。

    黄炎夏年纪也不小了,风里来雨里去干了近二十年,身上也有不少毛病,今儿腰疼明儿腿疼,若再这样干下去,身子累坏了可如何是好。

     且这一二十年来,黄炎夏不光磨豆腐卖豆腐,家里的田地他也没丢下。

    可以说,黄炎夏比一般庄户人家的壮劳力辛苦多了。

     黄家如今有这样的家底,大部分都是黄炎夏带着一家人辛苦得来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黄茂林不想再让他一天两次挑担子出去卖豆腐。

     都说远路无轻重,一天跑那么远的路,就算挑着空担子也不轻松,更别说一担豆腐本来就重。

     黄茂林自小见黄炎夏这样辛劳,心里一直不落忍。

    以前他小,只能帮着多干些活。

    后来稍微大一些,又帮着一起卖豆腐。

    如今他自己当家了,不说有多大本事,既然能从别的地方挣些银子,何苦再让老父亲这样辛劳。

    他累了二十年,也该歇一歇了。

     黄炎夏了解儿子的心思,虽然他舍不得乡下的这份银钱,但儿子一番孝心,他不能不领情。

     想到这里,他暗自叹了一口气,不服老是不行了。

    想当初他刚开始磨豆腐的时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睡一觉起来就跟没事儿人似的。

    如今一天出去两趟,他回来的时候就感觉骨头架子要散了一样。

     也罢,既然不让我下乡,以后我就早起去给他磨豆腐。

    年纪大了觉少,每天鸡还没叫呢,黄炎夏就醒了。

    他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还是因为多年这样早起习惯了。

    反正他就是睡不着,若是让他睡懒觉,那真是比下田地还要难受。

     既然决定找人代卖,黄炎夏就开始打听人手。

    那等奸猾的首先要排除,懒惰的也不能要,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就更不行了。

     杨氏听说这件事情后,第一个向黄炎夏推荐自己的兄长杨老大。

     黄炎夏想了想就拒绝了杨氏,“你大哥人倒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