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情渐浓慧哥周岁

关灯
,或插一根银簪子。

     最近她不知跟谁学的,什么灵蛇髻、飞天髻,看的黄茂林整日豆腐也不想做,只想在房里守着她。

     梅香刚开始还有些担心,怕人家说她过日子不知俭省,做个衣裳这么费事。

     黄茂林得知后夜里悄悄安抚她,“我挣银子不就是给你们花的,你想买什么料子,只管去。

    这衣服做的真好看,再让我看看。

    ” 说完,他又去摸梅香的小衣。

     梅香拍开他的手,“黑灯瞎火,哪里能看得见!” 黄茂林伸手轻轻摸了摸,“闭上眼睛我也能看见,真好看!以后天天穿给我看!” 梅香在黑暗中拧了他一把。

     十八岁的梅香,仿佛又变成以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女。

    做衣裳、泡花茶、绣花梳头,还在院子里移栽了一些花朵。

    梅香从老家院子里的栀子花树上面折了一枝插在院子里的花池里,又移栽了一棵小桂花树。

     梅香家的正房院子比较大,抄手游廊和中间的甬道把整个院子隔成一个田字形。

    田字形的东北角是小桂花树,这和韩家老宅里的格局一样。

    西北角是一个花池子,里面有一棵小栀子花树,花池子内沿种了一圈儿的小野菊花种子,早晚能冒出来。

    院子其他地方还移栽了鸡冠花,垂花门附近种了几棵竹子。

     明朗中途到梅香家来过一次,见到院子里的竹子,大加赞赏。

     梅香笑话他,“以前家里要是有竹子,我给你做衣裳就不用费劲了,哪里还用什么花样子。

    ” 明朗顿时笑了,“姐姐的日子越发洒脱了,反倒衬得我像个俗人。

    ” 黄茂林插话,“俗人也好,仙人也好,各有各的好。

    ” 除了捯饬这些花花朵朵,梅香近来又开始练习写字。

     除了写字,她还把以前读过的书又捡起来读。

    黄炎夏看到后觉得很奇怪,黄茂林告诉他这是读给慧哥儿听的。

    只要是为了孙子好,黄炎夏再没有反对的。

    他也庆幸给儿子取了个读书人家的女儿,看看,还没进学堂呢,他孙子就开始学认字了! 梅香这样又是花又是树又是竹子的,整日书不离手,倒又有了些以前韩家油坊大姑娘的样子,区别是她多了个儿子,比以前个子高一些,身上多了一些少妇的俏丽和韵味。

     春日渐暖,黄茂林觉得梅香仿佛跟变了个人似的,但他真喜欢。

    每天白天,梅香穿着花裙子在屋子里绕来绕去,黄茂林的眼睛就粘在她身上。

    一到了晚上,黄茂林仿佛忘记了一天的疲惫,搂着梅香不断索取。

     黄茂林不再是那个莽撞的少年,他渐渐懂得了如何取悦梅香,梅香因为生过了孩子,也不再一味的害羞,夫妻二人每夜鱼水之欢不断,愈发恩爱和谐。

     叶氏见女儿和女婿近来浓情蜜意,也跟着高兴。

    郭舅妈和郭二姨都是过来人,一看就明白,如今小两口如胶似漆。

     郭舅妈还跟梅香开玩笑,“看样子我们慧哥儿明年说不定就能有弟弟了。

    ” 梅香红着脸嗔怪郭舅妈,“舅妈也是长辈,怎么打趣起我来了!” 郭家姑嫂一起哈哈笑了。

     一瞬间仿佛就到了三月初,慧哥儿满一周岁了。

     周岁是大事,说句不吉利的话,小孩子不到一岁,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如何。

    一岁是个坎儿,迈过这个坎儿,能养成的可能性就越大了。

     这是黄茂林和梅香的头生长子,也是黄炎夏的长孙,周岁礼自然不能含糊。

     为了给儿子办个像样的周岁宴,梅香和黄茂林提前行动。

     梅香准备了全套抓周用的东西,什么书本、纸笔、砚台、大印各种各样的东西,花花绿绿装了一大盆。

     平安镇的规矩,孩子满周岁,父母要往亲戚家送喜蛋。

     梅香家里如今只有十几只鸡,下的蛋也不多。

    她托周氏从韩家岗帮她买了两百多个鸡蛋。

     鸡蛋拿回来以后,先全部煮熟,然后用红色的颜料在鸡蛋上面点一个红点。

     这颜料是染小鸡用的。

    春天时候,各家各户都孵小鸡养,为避免小鸡弄混了,主妇们都在自家小鸡身上染上颜色。

    有的人染在小鸡头顶,有的人染在小鸡翅膀上,还有人染在小鸡肚子上或者后背上。

    打眼一看,就能分辨的出哪些小鸡是一家子出来的。

     梅香今年没有孵小鸡,家里还有十几只鸡,下的蛋也够一家人吃。

     喜蛋准备好了,梅香又做了一批喜馍。

    慧哥儿属狗的,梅香做了一百多只小狗。

     这是梅香自己单独做的,并未让郭家姑嫂来帮忙。

     喜蛋和喜馍准备好了后,三月初三下午,黄炎夏和黄茂林各自挑着担子,往亲戚家送喜蛋和喜馍,并邀请人家三月初五那一天来黄茂林家吃喜酒,庆贺慧哥儿满周岁。

     初四的时候,梅香把明儿要用的酒菜都准备好了。

    黄茂林请了一帮吹鼓手,又定了掌厨的大师傅,他本来还想放一场戏,被梅香拦住了。

     黄家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虽说慧哥儿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办个像样的酒席就已经很好了,再请唱戏的,未免太打眼了。

    黄茂林听梅香这样说,也就作罢了。

     家里亲戚众多,慧哥儿周岁宴和去年乔迁宴规模差不多,仍旧预备了三十桌酒席的样子。

     到了初五那一天,因是逢集,黄茂林仍旧一大早起来磨豆腐。

    张五叔和刘麻子来挑走了不少,剩下的全部放在倒座房里,一部分留着卖,另一部分留着今儿的宴席用。

     黄家人都没空闲,就让小柱在倒座房看着。

     黄炎夏天没亮就过来磨豆腐,吃过早饭后,杨氏带着黄茂源过来了。

    红莲肚子大了,行动不便,杨氏就让她待在家里,并让淑娴在家陪着。

     很快,叶氏也带着兰香过来了。

    随后,黄炎斌带着一家子过来了。

     明朗因为要看着学堂里的学子们,一时半会儿过不来。

    不光他们兄弟要来,方孝俊也会跟着一起来。

     叶氏在这边逗留了一阵子就先回去了,她还要给学堂里做饭呢。

     前院里的吹鼓手早就把那喜庆的调子吹了起来,吹一阵歇一阵。

     陆陆续续的,黄氏族人以及各家宾客都来了。

     慧哥儿今儿是小寿星,但他却稀里糊涂的,见家里来这么多人,刚开始还有些害怕。

    又见大伙都逗着他玩,他又高兴了起来。

     梅香给慧哥儿穿得红彤彤的,一身的新衣服。

    不光慧哥儿,梅香自己也是一身新衣裙,头上戴着那根金簪子。

     她抱着慧哥儿立在那里,娘儿两个十分打眼。

     宾客到了后,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吃零嘴儿。

    还没到晌午饭时间,明朗带着明盛和方孝俊过来了。

    叶氏因为还在做饭,暂时赶不过来。

     梅香提前和叶氏说过慧哥儿抓周的时间,叶氏紧赶慢赶,最后发现还是来不及,她是慧哥儿的亲外婆,自然不能缺席抓周礼。

     最后,叶氏请了相熟的邻居帮忙去学堂做饭,自己换上一身见客的好衣裳匆匆赶往女儿家。

     叶氏一到,梅香顿时松了一口气。

     抓周的时候,梅香在堂屋铺了一块褥子,又在褥子上铺一块大红色棉布。

    把抓周用的东西一样一样摆在棉布上面,慧哥儿在上面爬来爬去,一会儿抓一本书,丢掉,又抓个小算盘,晃两下又丢掉,每一样都摸了摸之后,他一屁股坐在红棉布上,咧嘴冲梅香笑。

     抓周本来就是图个热闹,众人见慧哥儿什么都不抓,立刻凑趣儿,“哎呦,慧哥儿,都是你的是不是?” 最后,梅香随意拿了两三样东西塞到慧哥儿怀里,算是完成了抓周礼。

     抓完周,外头黄知事吩咐可以开席了。

     一时间,欢声笑语,觥筹交错。

    吹鼓手们又吹了起来,汉子们划拳声一声比一声高,妇人们说笑声一直没停过。

     梅香把慧哥儿交给了叶氏,自己到处忙活。

    直忙了个把时辰,这顿酒席总算吃完了。

     而此时,慧哥儿已经喝饱了奶,摊开小手小脚,躺在梅香的大床上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