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福缘厚平安康泰

关灯
浸在下雨的欣喜之中,也就没有吱声,这才刚开始呢! 暴雨越来越急,地上很快就有了积水,顺着水沟往院子外面流。

     镇上的街坊们都站在家里拍手称快,老天爷总算开眼了。

    乡下的农夫们,更是激动的涕泪横流。

     这一场暴雨,直下了小半个时辰。

    田里,地里,水沟,池塘,河流,全部喝满了水。

     那已经快要变黄了的秧苗,忽然间又焕发了生机,虽然头顶是黄的,农夫们根据经验也能判断的出,秧苗根是活的,叶子只黄了一半,还有希望! 暴雨过后,乌云褪去,天上留下一道彩虹。

    青莲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彩虹,高兴的在廊上又笑又跳。

     等暴雨带来的欣喜平静之后,梅香面带微笑看向黄茂林,“茂林哥,我要生了。

    ” 梅香的语气很平静,黄茂林却忽然呆住了,差点把怀中的青莲扔到地上。

     等反应过来之后,黄茂林把女儿轻轻放在地上,转身就喊,“张妈妈,烧热水,贵仁,去叫我大娘,细月,去通知青莲的阿奶和外婆!” 说完,黄茂林立刻紧张万分的过来拉着梅香的手,“你怎么样?疼不疼?” 梅香笑着摇头,“我还好着呢,这会子不怎么疼。

    等张妈妈烧了热水,我先洗个澡。

    ” 黄茂林把梅香扶进屋。

     叶氏第一个赶到,一进门就问,“如何了?” 梅香反倒劝慰她,“阿娘不要急,这会子还早着呢。

    我原想着先不叫你们,茂林哥嘴快,把你们都叫了过来。

    ” 叶氏赶着问东西都预备齐了没,又去厨房看了看。

     唐氏婆媳很快过来了,杨氏也后脚跟着进了门。

     一群女人一起,把梅香搓洗干净,扶进产房。

     这一进去,直到第二天天大亮,梅香才生下次子。

     黄茂林跟着熬了一宿,半夜的时候,他强行把叶氏和杨氏都打发回家。

    唐氏婆媳走后,看过了梅香和儿子之后,黄茂林也去睡觉去了。

     梅香生过孩子之后精疲力尽,抱着孩子就睡着了,中间起来吃了些东西,给孩子喂过两回奶,其余时间都在睡觉。

     只等到快天黑,一家人终于缓过劲来。

     慧哥儿放学后就冲进了产房,看了看弟弟,“阿娘,没有妹妹长得好看!” 梅香摸了摸慧哥儿的头,“这些天阿娘顾不上你了,你自己要好生读书,不要捣蛋。

    ” 慧哥儿拍了拍胸脯,“阿娘放心,我会好生读书,看着妹妹。

    ” 青莲趴在一边看弟弟,闻言对慧哥儿说的,“我才不用大哥看呢!” 黄茂林看着一屋子的孩子,内心高兴不已,对梅香说道,“老天爷旱了这么久,昨儿忽然下一场雨,这孩子就出生了,可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 梅香摸了摸小儿子细软的头发,“可不就是,这孩子命真好,你说,给他取个小名儿叫泰和怎么样?” 黄茂林品了品,觉得这名字不错,“好,康泰和顺,希望他一辈子都能这样好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 叶氏缓过劲儿之后又赶了过来,夸赞梅香这名儿取的好,“可不就是,昨儿那一场雨,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老天爷慈悲,我们泰和这个时候出生,可不就是好命。

    ” 黄炎夏听说梅香又给他生了个孙子,按照往常的惯例奖励梅香二两银子,又给了多余的钱让杨氏给他们母子多置办一些吃穿上的东西。

     梅香如今虽然不缺这二两银子,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谢。

     因天气太热,吃的东西预备多了也不好。

    杨氏一次没有买那么多,隔个两三天送一些东西过来。

    有时候是两条鲫鱼,有时候是二斤猪腿,或者是其他产妇能吃的东西。

     除了吃食,杨氏和红莲轮着来帮助梅香照顾孩子。

    张妈妈要操持家务,细月要带青莲,梅香一个人带孩子不免有些吃力,有杨氏和红莲来帮忙,至少白天的时候,梅香能轻松很多,时常能补个觉。

    若是日夜都带孩子,那才熬人呢! 叶氏见杨氏和红莲过来,她是娘家人,倒不好再每天过来,怕人家说婆家人照顾不精心。

     泰和的洗三悄悄办的,就家里这些人。

     这是黄茂林和梅香商议后的结果,如今外头人才遭了灾。

    虽说下了场雨,但今年的收成毕竟要比往年差上很多。

    且这一场雨过后,还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继续干旱呢。

     这个时候,黄家不宜太打眼。

     他们二人决定的事情,不管是黄炎夏还是叶氏,都不去干涉。

     小泰和能吃能睡,也不怎么闹人。

    天气有些炎热,梅香虽然坐月子有些辛苦,但孩子乖巧,也能少受很多罪。

     等到泰和满月的时候,已经接近了伏天尾声。

    泰和的满月礼仍旧办得很低调,只请了亲近的一些人,族人和街坊都没有请。

     叶氏给小外孙送了厚厚的满月礼,还给泰和打了个小金锁。

    明盛和明朗都抽了一天的工夫回来,庆祝小外甥弥月之喜。

     一个月的小泰和长得白白胖胖,天庭饱满,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黄茂林和梅香询问过黄知事,黄知事也说这孩子五行齐全,命里带福,一辈子顺风顺水,不用发愁。

     夫妻二人非常高兴,也没有给泰和另外再取大名,直接用了一个泰字,大名黄庭泰。

     办完了泰和的满月礼,梅香终于恢复了可以天天洗澡的日子。

    这一个月可把她熬坏了,总感觉自己身上臭烘烘的。

     泰和的作息日渐规律,梅香让杨氏和红莲不必再过来帮忙,她自己一个人能忙得过来。

     旱情有所缓解,明朗那边终于松了口气。

    他才上任,就遇到这样的大事,整日忙碌也就罢了,最担心的是怕颗粒无收。

     而且,旱灾过后容易出现洪涝,这一旱一涝,百姓就要遭殃了。

     经过一阵子的精心伺候,田里的禾苗救下了许多,那些连根都死掉了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叶氏母女两个总是单独住在平安镇,明朗兄弟二人非常不放心。

    姐夫事情多,姐姐要带孩子,就算长了八只眼也照看不过来。

     兄弟二人把手里所有的钱财归笼到一起,与叶氏商议之后,准备在县城里置办一栋房子。

     叶氏把手里所有的存银也拿了出来,玉茗也把自己这几年店铺和学堂里的租金都拿了出来。

     从嫁到韩家,玉茗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

    学堂和店铺一年有近二十两银子,玉茗全部拿了出来,包括她的嫁妆,合起来有不少钱呢! 众人都非常吃惊,叶氏连忙拦住玉茗,“咱们家买房子,岂能让儿媳妇掏嫁妆补贴。

    ” 明朗也不同意,玉茗笑着劝解众人,“为着官人补这个县丞,阿娘掏空了家底。

    我沾光做了县丞太太,出这些钱算什么。

    总不能说我只跟着拿好处却不肯出力,世上岂能有这样的便宜事。

    我这年年都有的,清溪和登哥儿都小,暂时又花不着钱,二叔年底要娶亲,妹妹要出阁,索性咱们就买个大一些的宅子,省得以后再换。

    ” 反复说劝,叶氏和明朗才接下了这银子。

     众人一起,凑了好几百两银子。

    有了钱,叶氏心里就有了底。

    她带着玉茗一起,看了好几处地方,最后定下了一套四进的宅院,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宅院东边带了个大花园子,西边也是前后四进,只是比正院略微窄一些。

     买过了房子之后,叶氏就准备搬家,但她又万分舍不得大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