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下聘礼省城探亲

关灯
等到冬月底,李先生再次来了。

     李先生先去了韩家,与叶氏商议,“太太,我去下聘,总不好住在女方家里。

    我本想租个地方住,但就几天的功夫,不说合算不合算,这一租一退也费劲。

    ” 叶氏热情的招待了李先生,“先生这样想才是对的,先生来荣定县,哪里还需要租房子。

    别说三五天,三五年都行。

    我在家正好闲得无事,两个媳妇虽说孝顺,但家事忙碌,又要带孩子,我帮不上什么忙,不能总是拖着她们陪我说闲话。

    ” 李先生开玩笑,“再过几年,我要是能过上太太这样的日子,这辈子也满足了。

    ” 叶氏立刻接口,“必定会有的,长俊有出息。

    不是我自夸,青莲是个好姑娘。

    先生把她教导的又懂礼仪又通文墨,到哪里都不丢人。

    ” 李先生哈哈笑了,“太太这还不是自夸!” 叶氏也跟着笑了起来,“先生既然住到我家里,我先不管青莲是我外孙女,我只把自己当先生家里人。

    敢问先生,既然是来下聘,怎地行李却单薄得很?” 李先生笑眯眯的看向叶氏,“不瞒太太,我只带了一些传家的东西,其余的准备在荣定县买。

    那些古玩字画,平常人又不懂。

    我多置办些金银,这样才有脸面呢!” 叶氏恍然大悟,“先生家里的古玩字画,毕竟都是值钱的好东西。

    可我们都不懂,那字画对乡下老农来说,还不如一把柴火呢。

    ” 李先生点头,“可不就是,聘礼嘛,热热闹闹的就好。

    ” 叶氏让人通知了梅香,梅香连忙赶了过来。

     “姐姐来了,怎么不去我家里?” 李先生又解释了一遍。

     梅香觉得有道理,“那就劳烦阿娘和弟妹照顾先生几天,等下过了聘,再住到我家里去。

    ” 叶氏嗔怪女儿,“什么劳烦我,我跟李先生的情分,比你们厚多了。

    ” 梅香仔细对李先生说了长俊这几个月的日子,李先生始终笑眯眯的,“妹妹是个细心人,比我照顾得妥帖。

    长俊跟我在一起,连饭都吃不好。

    ” 梅香忽然听得一阵心酸,“姐姐是办大事的人,做饭洗衣这种小事情,倒不必亲自动手。

    不是我自夸,我们青莲也会做几样小菜,姐姐以后只管享福就是。

    ” 李先生又哈哈笑了,“才刚太太夸过青莲,妹妹又来夸赞一番。

    ” 三个女人一起都笑了起来。

     李先生住下之后,带着长俊在荣定县买了不少东西。

     主要还是金银首饰和绸缎布匹,另外再加一些活禽牲口。

     叶氏想着李先生在荣定县没有其他亲眷,索性自己充当起了男方长辈。

     有叶氏操持,聘礼下得热热闹闹。

     李先生大手笔,直接从银楼里订了四套金头面,两套赤金的,两套镶嵌碧玉宝石的。

    就这四套首饰,得值好几百两银子。

    另外还有两套银首饰,一套纯银,一套镶嵌红宝石的。

     另外有聘银一百两整。

     各色绸缎布匹买了整整四大箱子,青莲一个人十年也穿不完。

     又有两头猪,两头羊,八只活鸡,八只活鸭,外加喜饼、干果无数。

     最重要的是,还有一担古玩字画。

     这东西一般人看不懂,只有个别读书人知道这是好东西。

    里面有几样孤本,还有几件上百年的玉制品。

     这一份聘礼,在荣定县都能排得上号。

     李先生当日作为三品侍郎家的小姐,嫁到孟家时带了丰厚的嫁妆。

    长俊的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田产铺面也仍旧在李先生手中 这回这份聘礼,只是明面上的。

    符合荣定县的上层标准,不打眼,也做足了脸面。

     除了这份明面上的聘礼,李先生私底下送了青莲许多东西。

     有一些她陪嫁中的首饰,还有省城附近一个田庄的地契和两家铺面的契约书,还有五百两银票。

     青莲收到东西时死活不要,只说这太贵重了。

     李先生当着黄茂林夫妇的面,把契约书又塞进她手里,“我就长俊这一个儿子,以后的东西还不都是给你们。

    这回聘礼下的少,也是怕你们在荣定县太显眼。

    你不晓得,孟家虽是大族,一堆的势利眼。

    我把东西都给你,回头你再带过去,算你的嫁妆,谁也不敢盘算。

    ” 黄茂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以前还觉得自己在荣定县算富裕的,原来以为李先生母子是出来讨生活的,如今跟女婿家里一比,自己就跟个穷光蛋一样。

     梅香笑眯眯的被青莲说,“先生给你的,你就接着吧。

    你们不晓得,当初我嫁人的时候,嫁妆里面好多东西都是你阿爹提前给我的。

    ” 李先生忍不住笑了,“还是妹妹实诚,就是,婆家给的,为甚不要。

    多一些嫁妆难道不好,这有粉就要往脸上擦。

    ” 青莲红着脸接下了东西。

     等夜里睡觉时,黄茂林止不住叹气,“咱们家真穷。

    ” 梅香知道他的小心思,“哪里穷了,又不缺吃又不缺穿,丫头婆子下人都有,田产铺面作坊,你这还叫穷。

    ” 黄茂林翻身看向梅香,“咱们家一样字画都没有,也没有上百年的玉。

    别说百年了,十年的都没有。

    ” 梅香柔声安慰他,“字画也好,古玉也罢,东西是给人用的。

    我不需要那些东西,有没有不打紧。

    你往前看一百年,孟家的老祖宗们在干什么?说不定还不如你呢。

    咱们好生慢慢的置办家业,慧哥儿兄弟慢慢改换门庭,没有个三五代,这腿上的泥巴都洗不干净。

    女儿能嫁个这样好的人家,我高兴着呢。

    ” 黄茂林笑了,“我也高兴,除了那些吃的,其余全部陪送给她,咱们再添置一些,必定不让她丢人。

    ” 梅香点头,“自然都要陪送给她,不怕,女婿和亲家母对她好,旁的人好不好又不相干。

    ” 下过了聘礼之后,李先生就要带着长俊回府城。

     黄家一家人非常舍不得,长俊自己也不想走。

    这些日子以来,他和青莲越发亲密。

    两个人时常一起出去玩,背着人的时候,还能拉拉手。

     青莲给他做衣裳鞋袜,专门煲汤给他喝,连黄茂林都整日酸溜溜的。

     长俊感觉自己每日像泡在蜜罐里一样,忽然间说要走,他万分舍不得。

     李先生再三考虑之后,与黄茂林夫妇商议,想把慧哥儿带走。

     “亲家,妹妹,慧哥儿已经中了秀才,你们以后对他有什么安排?” 这话把黄茂林问住了,他想了想,“不瞒亲家母,自然是想让他继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