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关灯
就大环境来说此刻正值东汉某年即未来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的小说背景。

    不过作为一个历史系的硕士生蔡吉不会只着眼于小说中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事实上,汉末三国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

    特别是对汉民族来说它结束了秦汉统一格局开启了魏晋南北朝分裂战乱的黑暗时代。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斑斑血泪史司马家王朝固然有过错。

    但在东晋统治者种种令后人啼笑皆非举动的背后其根源是司马家得位的不正。

    或许二千多年后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个时代的民众对汉室的感情。

    可联想后世不到百年便可形成的国家主义。

    那就不难理解两汉四百多年的国祚能成为中原百姓心中的正统。

    亦不难解释为何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而非星火燎原。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个时代的汉室行将就木已无存在下去的必要,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群雄无视汉室的存在争相逐鹿中原。

    既然汉能代秦,那汉也能被后来的朝代所替代。

    然而历史却证明汉朝的灭亡并没有像秦朝的覆灭那般让中原大地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相反却让汉民族在战乱与分裂中越陷越深。

     归根究底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错误,结果自然是错上加错。

    司马家在曹氏篡汉之后又用同样的方式篡魏违反了这个时代的道德底线。

    哪怕西晋能灭蜀伐吴一统天下也无法改变司马家在世人眼中得位不正的形象。

    可悲的是,西晋的统治者并没有用文成武德改变世人的看法,而是一味地用手中的强权打压异己。

    直至杀得天下间的士族名流相遇,不敢谈国事,不敢言民生。

    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

    转而专谈老庄、周易,自诩为“清谈”。

    而在上层世族清谈误国的同时,等级森严的九品中正制则阻碍着下层有识之士的报国之路。

    逼迫寒门平民只得通过武力途径来为自己博取晋升的机会。

    如此种种弊政为后来异族入侵以及流民武装集团的割据埋下了伏笔,亦为汉民族开启了一段将近三百年的黑暗时代。

     因此在上一世看到汉末至南北朝这段历史时,蔡吉就曾设想过如果汉朝没有覆灭而是得到了中兴,或是被一个像盛唐那般实行科举制度的开明王朝所取代,那历史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另一种结局? 我这是在考虑改变历史吗? 蔡吉望着水中倒影而出的稚嫩脸庞不禁苦笑了一下。

    现在的她只不过是汉末大时代下一株微不足道的草芥而已。

    要想在这乱世活下去,她首先要做到的是与“蔡吉”这个身份相融合,而非想着改变历史。

    须知不同的生活背景会造就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诸多的细小动作。

    哪怕蔡子梅的记忆已与蔡吉原有的记忆相融合,都不能改变她已变成另一个人的事实。

    毫无疑问她的想法,她的习惯,乃至她的气质都已不再是原有的那个“蔡吉”了。

    好在值得庆幸的是,根据这具躯体原有的记忆显示,她在随弟弟离开河阴之前一直都身处深宅大院。

    像张清这样的家将平时都不曾与她碰过面,更毋庸是说过话了。

    而熟识蔡吉的婢女家仆则均已在白天的那场劫难中殒命。

    甚至此刻连她弟弟蔡祥亦已过世。

    至于蔡吉的父亲蔡伯起在出任东莱太守之后至少已有五年没见过儿女了。

    正所谓女大十八变。

    五年的时间足以作为蔡吉改变的借口。

    不过光有这借口还远远不够,蔡吉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汉朝的风俗习惯,也唯有如此她才能胜任起太守之女这个重要的身份。

     早上一起来就发现书评区里已有书友报到了。

    SO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发一章新文。

    话说柳丁一直以来都素4K党,一天四千文已是偶滴极限了。

    至于分成两千字一文两个更的把戏偶就不玩了。

    毕竟量就这些连贯着看比较舒服。

    在此柳丁还素那句话新书开张点击、推荐偶都要,收藏素王道~~~ 第四节群龙无首 正所谓瞌睡有人送枕头,正当蔡吉盘算着要如何快速熟悉汉朝风俗习惯之时,段县令及时地送来了一个十来岁的女孩给蔡吉做贴身侍婢。

    不仅如此他还向蔡吉等人提供了盘缠若干以及牛车两辆,以便张清等人尽快将蔡祥的灵柩护送到东莱郡治黄县。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牛车上蔡吉身着青袍,顶留一髻,一副少年儿郎打扮。

    在她的身侧则跪坐着一个年约十一二岁的女孩。

    古时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即指已成年到了适婚的年龄。

    因此眼前这女孩虽还是一脸的稚气,可举手投足间却已显得颇为成熟。

    只见她俯身叩首回答道:“回小娘子,奴婢铃兰,今年十二了。

    ” 蔡吉听罢女孩的答复,见其举止恭敬适度,不禁暗自点头。

    心想有这样一个受过良好调教的婢女侍奉左右,对于刚开始适应东汉生活的自己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不过就算是如此对方的底细还是要探一探的。

    于是蔡吉跟着便问道:“铃兰这名字不错。

    却不知你家中可还有亲人?” “回小娘子。

    奴婢是家生子,父母早已亡故。

    ”铃兰依旧额头紧贴着手背回答道。

     “恩。

    你抬起头吧。

    ”蔡吉抬手示意道。

    那铃兰听罢直起了身可依旧低着头并不直视蔡吉。

    说着,“想来我的情况段县令也与你说过了。

    现下扮男装只是权宜之计。

    不过我之前一直随家母深居内宅对外界的待人接物不是很擅长,往后若是有不足之处,你不要有所顾忌直接指出就行。

    ” “是。

    ”铃兰恭敬地回应道。

     蔡吉见状不由莞尔一笑,继而放松身体盘膝而坐道:“不要紧张,不要紧张。

    我并不是个讲究礼法的人。

    在没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我俩大可做对闺蜜。

    ” 哪知铃兰却并没有因蔡吉的一席话表现出感激涕零。

    相反她杏目紧盯着蔡吉的双腿进言道:“小娘子,胡坐不雅,还请端正坐姿。

    ” 也无怪乎铃兰会有如此表现。

    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