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关灯
小
中
大
这会儿耳听蔡吉亲口承认府兵的战力堪忧,殿内的气氛再一次变得凝重起来。
而王修在经历过最初的震惊之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且听他沉声发言道,“若是如此,折冲府须加紧练兵!” 对面的李敏倒是颇为乐观地说道,“府兵皆为青壮,操练上半年,便可守城护院也。
” “然仍不足以抗衡坞壁部曲。
”王修说到这儿,低头思虑了片刻后,又再次进言道,“君上,臣以为可从军镇调派军士前往折冲府练兵。
” “王尚书此计可成。
”田丰点头应和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君上亦可自折冲府挑选精壮之士,轮流调往军镇协助四军剿匪戎关。
” 曹丕坐在角落里一边将在场众人的谈话逐一记录在案,一边在脑中快速思考着殿中众人所讨论的问题。
作为蔡吉的夫君以及未来齐国继承人的父亲,曹丕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直以临淄侯的身份生活在齐宫城的内苑之中,从未踏出过齐宫城半步。
期间除了掌管内苑的经籍图书之外,他时而替蔡吉誊写文书,时而又像现在这样坐在蔡吉身边充当秘书记录会议纪要。
在曹丕看来蔡吉允许他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已是对他莫大的信任,但他现在所做的事却尚不足以报答蔡吉对他的这份信任。
年轻曹丕想要建功立业,想要证明自己当得起蔡吉对他的信任,更想要向外界证明他曹子桓绝不是笼中黄鹂。
特别是在得知蔡吉怀了他的孩子后,这种冲动开始变得愈发强烈起来。
于是这一次当众人谈论到如何提高操练府兵之时,一直都默不作声竖耳倾听的曹丕,突然搁下笔转身向蔡吉拱手进言道,“君上,丕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在场众人谁都没料到曹丕会一反常态主动进言。
蔡吉本人更是向曹丕投去了一道玩味的视线,“子桓有何见教?” “君上明鉴,”承受着来自四周并不友善的目光,曹丕暗暗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说道,“丕以为君上可调派讲武堂学子前往折冲府练兵。
” 曹丕此话一出,蔡吉顿觉眼前一亮。
讲武堂发展至今虽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院,但它任然保留着军校的功能,并不断地为齐军培养着下层军官。
这些学子主要以蔡吉收养的孤儿以及军中将校的子弟为主,偶尔也会招收青州本地的良家子弟。
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齐军中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如蔡吉早年收养的蔡大炮、蔡山、蔡林等人。
所以让讲武堂学子去折冲府练兵,确实不失为锻炼讲武学子的一条捷径。
不过蔡吉心里虽觉得曹丕此计甚妙,嘴上却依旧不动声色地反问道,“讲武学子多数未曾经历阵仗,如何练兵?” “回君上,讲武学子武艺强,知兵法,操练新兵绰绰有余。
”曹丕说到这儿,兀自咽了口唾沫,进而鼓起勇气毛遂自荐道,“君上如若不弃,丕愿身先士卒,前往折冲府练兵。
” 第四节西淀寻人 “君上如若不弃,丕愿身先士卒,前往折冲府练兵。
” 曹丕的毛遂自荐宛如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偌大个勤政殿内激起了一阵涟漪。
特别是坐在蔡吉身边同样身为女子的蔡琰对曹丕主动请缨练兵一事颇为不解。
在她看来曹丕作为蔡吉的夫君眼下理应守护在妻儿身边才是,怎能在自己妻子怀孕的时候跑去折冲府练兵呢。
不过蔡琰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质问曹丕。
因为在场的其他重臣这会儿都本着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态度,静候殿上的蔡吉做出反应。
在贾诩、郭嘉、田丰等人面前自认“才疏学浅”的蔡琰当然也就更加不敢在这等敏感时期贸然发言了。
凤阁群臣之所以会采取如此谨慎的态度,倒并不是说曹丕的提议有多么地棘手。
事实上曹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企图对这些齐国重臣而言并不重要,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蔡吉的态度。
在封建王朝君主的家事亦是国事,君主的情绪与态度往往会左右政策走向。
正如蔡吉早些年将曹丕驱若奴仆的态度,就让其麾下文武认识到自家主上并无臣服曹操之心。
如今曹丕已入赘蔡氏并与蔡吉结有子嗣,日日伴驾左右的架势看着像是已然获得了蔡吉的信任。
但这份信任究竟到什么程度,会否影响到君上的决策,则将直接关系到齐国众臣日后如何处理曹丕。
正当众臣静观自家君上如何表态之时,蔡吉则在认真审视着面前的小丈夫。
在蔡吉的印象中曹丕一直都是个谨小慎微的人。
哪怕入赘圆房之后曹丕在蔡吉面前依旧谨守着君臣之礼,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正因为曹丕有此表现,蔡吉在怀孕后方才将他调到身边充当贴身秘书。
一来是蔡吉怀孕后身子不便,确实需要有人从旁协助。
二来蔡吉也见不得曹丕整日窝在内苑无所事事浪费才华。
莫看蔡吉麾下汇聚了贾诩、郭嘉、太史慈、庞统、张辽等诸多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
但刚刚新生的齐国依旧极其缺乏可用之才。
须知蔡吉既不像曹操那般能从曹家、夏侯家两大家族之中选拔亲信人才,也不像孙策那般干脆与封邑内的世家宗党分享权力。
虽然她早在数年前就通过开科取士储备了一些人才,可这
而王修在经历过最初的震惊之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且听他沉声发言道,“若是如此,折冲府须加紧练兵!” 对面的李敏倒是颇为乐观地说道,“府兵皆为青壮,操练上半年,便可守城护院也。
” “然仍不足以抗衡坞壁部曲。
”王修说到这儿,低头思虑了片刻后,又再次进言道,“君上,臣以为可从军镇调派军士前往折冲府练兵。
” “王尚书此计可成。
”田丰点头应和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君上亦可自折冲府挑选精壮之士,轮流调往军镇协助四军剿匪戎关。
” 曹丕坐在角落里一边将在场众人的谈话逐一记录在案,一边在脑中快速思考着殿中众人所讨论的问题。
作为蔡吉的夫君以及未来齐国继承人的父亲,曹丕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直以临淄侯的身份生活在齐宫城的内苑之中,从未踏出过齐宫城半步。
期间除了掌管内苑的经籍图书之外,他时而替蔡吉誊写文书,时而又像现在这样坐在蔡吉身边充当秘书记录会议纪要。
在曹丕看来蔡吉允许他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已是对他莫大的信任,但他现在所做的事却尚不足以报答蔡吉对他的这份信任。
年轻曹丕想要建功立业,想要证明自己当得起蔡吉对他的信任,更想要向外界证明他曹子桓绝不是笼中黄鹂。
特别是在得知蔡吉怀了他的孩子后,这种冲动开始变得愈发强烈起来。
于是这一次当众人谈论到如何提高操练府兵之时,一直都默不作声竖耳倾听的曹丕,突然搁下笔转身向蔡吉拱手进言道,“君上,丕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在场众人谁都没料到曹丕会一反常态主动进言。
蔡吉本人更是向曹丕投去了一道玩味的视线,“子桓有何见教?” “君上明鉴,”承受着来自四周并不友善的目光,曹丕暗暗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说道,“丕以为君上可调派讲武堂学子前往折冲府练兵。
” 曹丕此话一出,蔡吉顿觉眼前一亮。
讲武堂发展至今虽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院,但它任然保留着军校的功能,并不断地为齐军培养着下层军官。
这些学子主要以蔡吉收养的孤儿以及军中将校的子弟为主,偶尔也会招收青州本地的良家子弟。
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齐军中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如蔡吉早年收养的蔡大炮、蔡山、蔡林等人。
所以让讲武堂学子去折冲府练兵,确实不失为锻炼讲武学子的一条捷径。
不过蔡吉心里虽觉得曹丕此计甚妙,嘴上却依旧不动声色地反问道,“讲武学子多数未曾经历阵仗,如何练兵?” “回君上,讲武学子武艺强,知兵法,操练新兵绰绰有余。
”曹丕说到这儿,兀自咽了口唾沫,进而鼓起勇气毛遂自荐道,“君上如若不弃,丕愿身先士卒,前往折冲府练兵。
” 第四节西淀寻人 “君上如若不弃,丕愿身先士卒,前往折冲府练兵。
” 曹丕的毛遂自荐宛如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偌大个勤政殿内激起了一阵涟漪。
特别是坐在蔡吉身边同样身为女子的蔡琰对曹丕主动请缨练兵一事颇为不解。
在她看来曹丕作为蔡吉的夫君眼下理应守护在妻儿身边才是,怎能在自己妻子怀孕的时候跑去折冲府练兵呢。
不过蔡琰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质问曹丕。
因为在场的其他重臣这会儿都本着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态度,静候殿上的蔡吉做出反应。
在贾诩、郭嘉、田丰等人面前自认“才疏学浅”的蔡琰当然也就更加不敢在这等敏感时期贸然发言了。
凤阁群臣之所以会采取如此谨慎的态度,倒并不是说曹丕的提议有多么地棘手。
事实上曹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企图对这些齐国重臣而言并不重要,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蔡吉的态度。
在封建王朝君主的家事亦是国事,君主的情绪与态度往往会左右政策走向。
正如蔡吉早些年将曹丕驱若奴仆的态度,就让其麾下文武认识到自家主上并无臣服曹操之心。
如今曹丕已入赘蔡氏并与蔡吉结有子嗣,日日伴驾左右的架势看着像是已然获得了蔡吉的信任。
但这份信任究竟到什么程度,会否影响到君上的决策,则将直接关系到齐国众臣日后如何处理曹丕。
正当众臣静观自家君上如何表态之时,蔡吉则在认真审视着面前的小丈夫。
在蔡吉的印象中曹丕一直都是个谨小慎微的人。
哪怕入赘圆房之后曹丕在蔡吉面前依旧谨守着君臣之礼,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正因为曹丕有此表现,蔡吉在怀孕后方才将他调到身边充当贴身秘书。
一来是蔡吉怀孕后身子不便,确实需要有人从旁协助。
二来蔡吉也见不得曹丕整日窝在内苑无所事事浪费才华。
莫看蔡吉麾下汇聚了贾诩、郭嘉、太史慈、庞统、张辽等诸多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
但刚刚新生的齐国依旧极其缺乏可用之才。
须知蔡吉既不像曹操那般能从曹家、夏侯家两大家族之中选拔亲信人才,也不像孙策那般干脆与封邑内的世家宗党分享权力。
虽然她早在数年前就通过开科取士储备了一些人才,可这